□本报记者刘涛
本报通讯员李辉程姣姣
眼下正值冬闲时节,宁阳县磁窑镇后李村平菇种植基地里却是一片繁忙景象:十多个大棚正在加紧建设,主体框架已完成,在已建成并投入使用的大棚内,基地负责人李佳正在查看菌袋发酵和出菌情况。“这批蘑菇再有20多天就可以投放市场见效益了!”看着已经萌芽的平菇,李佳的兴奋之情溢于言表。
磁窑镇有农业人口8.4万人,耕地面积9.2万亩,农业结构以小麦、玉米等传统粮食作物种植为主,产量低,效益不高。为此,该镇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积极探索发展农业“新六产”,力促一二三产融合。
“发展农业‘新六产\’的方向之一,就是坚持市场导向,发展订单农业,构建农产品从田头到餐桌、从初级产品到终端消费无缝对接的产业体系,塑造终端型业态。而引入建设平菇种植项目正是着眼于此。”磁窑镇镇长侯妍妍介绍。
据悉,平菇种植项目由济南客商投资3000余万元,在后李村流转土地120余亩,于2017年10月份开工建设,目前已有4个大棚投入使用。由于采用了温控大棚种植平菇,突破了温度、水分、土壤等自然因素限制,种植效能明显提升,“传统的平菇种植一个菌袋能产蘑菇1斤左右,现在我们自制原材料和菌种,采取高温发酵的方式,一个菌袋能产蘑菇3斤左右。”李佳介绍。
一手抓生产、一手抓销售。李佳告诉记者,他们已经与济南大润发、统一银座等大型超市签订合同,订单销售,基地所产平菇直接从地头进超市,走上百姓餐桌。“不愁没销路,只怕不够卖呢!”李佳笑着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平菇采摘期长达6个月,一个大棚放置菌袋5万袋左右,预计可产出15万斤蘑菇,按照市场价每斤3元钱的话可产出经济效益40余万元”。
同时,他们注册成立了后李平菇种植专业合作社,通过“土地租金+基地务工”等方式,让农户共享现代农业发展收益。“流转的两亩地,一年租金2000元,来基地打工一个月赚3000块钱左右,可比原先种粮食好多了!”村民张金梅高兴地说。
发展“新六产”,激发新动能,助推农业发展质量和效益华丽“蝶变”。泊家庄村的设施蔬菜、石屋村的莲藕、赵家坝村和尹家寨村的菊花、刘家洼村的茶叶、南王家庄和茂义村的猕猴桃……2017年磁窑镇流转土地近3000亩,发展各类种养殖特色农业10余种,带动600多农户走上致富奔康路,人均实现增收近2000元。
不仅如此,该镇还加快培育农业“新六产”带动主体,通过培植种养大户、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等,辐射带动全镇特色农业快速发展。
“我们要通过大力发展‘新六产\’,吸引资本、资源、技术等要素集聚、跨界配置、渗透融合,着力塑造终端型、体验型、循环型等新型业态,提升农业综合效益,开拓农民增收渠道,助力乡村振兴。”侯妍妍说。
新闻推荐
12月15日,江苏永钢集团与山东恒信集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在宁阳县合资建设恒信高科能源项目。泰安市委副书记、市长李希信说,江苏永钢集团是中国500强、制造业100强的大型联合钢铁企业。山...
宁阳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宁阳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