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王敏
“去年县财政用于民生事业的支出占公共财政支出的比重达67.3%。这是一个财政困难县对‘共享\’理念最好的诠释和落实。”在宁阳县“两会”召开之际,县政协委员刘志华对笔者感慨地说。
刘志华连续当了4年政协委员。去年年初,他提交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布局调整及建设”的提案。如今,他的期盼已通过县委、县政府确定的“为民要办的10件实事”变成了现实。
近日,笔者走进宁阳县第三小学,一股儿清新明亮的气息迎面而来,教学楼高大宽敞、课桌椅崭新无比、现代化的教学设备更是让其他学校羡慕不已……校园里,孩子们显得格外兴奋。“我可喜欢新学校啦,操场又大,教室里还有电脑,桌椅也都是新的。”一年级三班的魏子涵开心地对笔者说。然而,谁能想到,就在去年上半年,这附近的孩子还要跑去几里之外的县城中心去上小学。由于这里离县城较远,城区中小学又比较集中,县城周围的大部分孩子都要挤到实小、一小等重点小学。就在去年9月份,三小附近的孩子们迎来了属于他们自己的新学校。
2015年,宁阳县城区中小学建设发展迅速,先后铺开了总投资5.6亿元、可容纳1.5万名学生就读的6项校舍新建、改扩建工程,一栋栋崭新的教学楼、实验楼拔地而起,全县城区中小学建设布局更加优化,呈现出新的姿态。教育的高投入只是宁阳县民生“大投入”的一部分。
经济下行压力加大,财政收支矛盾突出。然而,宁阳县投向民生领域的“真金白银”却大幅增加。笔者了解到,在2015年的10件民生实事中,光需要政府投入真金白银的项目就达5个之多,涵盖17项工程,总投资17.2亿元。“民生工作千头万绪,既不能一蹴而就,也不会一劳永逸,但一年10件,5年就是50件,如果一个一个解决、一件一件落实,共享就会成为老百姓的切身感受。”宁阳县委书记刘学保如是说。
“你看这床铺,这沙发都是新的,我可知足了,没想到都81岁了还能享这样的福呢!”1月25日,东疏镇敬老院的五保老人董兰英拉着笔者的手久久不放。原来,在2015年最后这天,113名和董兰英一样的五保老人搬进了各种设备一应俱全的新“家”,过上了做梦也想不到的新生活。2015年以来,宁阳县大力推进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13个乡镇(街道)敬老院全部达到省级规范化标准。去年第四季度五保老人集中供养率达80.8%以上,群众幸福指数节节攀高。
事实上,宁阳的民生建设远不止这些。放眼宁阳2015年这张“民生答卷”,处处洋溢着共享与温暖:投资3亿元实施县第一人民医院医技楼、县妇幼保健院新院等12项重点工程,全县医疗基础设施明显改善;累计支出基金2.97亿元,城乡居民大病医疗保险统筹基金最高支付限额提高到30万元,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实现省、市、县、乡、村五级联网即时结报;开展“阳光低保”专项行动,城乡低保标准分别提高到470元/人·月、3200元/人·年。重度残疾人实现提前5年领取养老金,二级以上残疾人居民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全部实行政府补贴……一项项惠民政策接连出台,一笔笔民生支出相继落地,铺就了宁阳民生画卷的幸福底色。
翻开《宁阳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刘志华充满信心:“实施***确保应扶尽扶,全力推进创业就业,全面消除‘大班额\’……通过这些政策的实施,宁阳经济发展必将变得更有人情味儿。”
新闻推荐
本报3月29日讯(通讯员 杜秋香 张安然)近日,宁阳县东疏镇深入开展新农机推广和农机技术培训活动,组织农民学习新技术,全力备战春季生产。 该镇组织全镇种粮大户、农机大户和农机合作社...
宁阳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宁阳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