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荣朴>>义务守墓40余年
□晚报记者 崔希彩
曲荣朴是邹平县长山镇南坦村人,40多年来,他一直坚持看守和清扫长山镇烈士陵园。
长山镇烈士陵园旁边有一个简陋的小院,那是曲荣朴老人和他老伴儿徐同英的家。老人今年已经年近古稀,他从1971年就在这里看管陵园,40多年时光,老人对陵园里的每一个烈士墓都了若指掌。
“原来是261个烈士墓,前年这些闲散烈士集中,镇上又安排了150个,现在一共400多个。”
据曲荣朴介绍,这个烈士陵园建于1954年,由曲荣朴的父亲曲子九牵头建起,并一直在这里看管。而他也一直是村里的积极分子,先后干过团支部书记、民兵连长。父亲老来得病以后,曲荣朴便接过了看管陵园的接力棒,这一接,就是一辈子。
无论刮风下雨,每天清扫陵园,还要谨防火灾的发生,40多年来,曲荣朴老人从没有想过离开。他说:“这些烈士他们不是为自己死的,咱总是觉得人家能情愿牺牲了,埋在这个地方,咱是党员,咱这里付出点苦,这也不算是过分。”
谈起自己的义举,曲荣朴老人说:“那些体面话,我也不会说。我从来都没有说这个地方怎么不好,想要脱离这个地方。我觉得这么多烈士在这里,咱这活着的,能为他们做一点事情,就算是对他们的尊重吧。只要我活着,我就不会离开这里”。
●荆聿成>>无偿资助他人十几年
□晚报记者 崔希彩
荆聿成是邹平县地方税务局青阳中心所所长,他十几年如一日无偿资助需要帮助的人,深受人们好评。
荆聿成自己的日子简朴甚至有些拮据:妻子没有工作且体弱多病,儿子正在上大学,一家三口就靠他不高的工资度日。尽管如此,他却始终坚持给需要帮助的人带去温暖和希望,十几年来,汇款上百次,帮助那些有困难的陌生人:2010年至2012年,分七次汇款1400元帮“格格”治病;2010年至2012年,分五次汇款1200元,帮助司媛媛、邱义松、广西田林县7岁男童等;2013年,汇款800元帮助博山白血病男孩张文健;2011年至2014年,累计汇款2400元帮助因车祸丧父的学生贾洪涛一家;2014年,汇款750元帮助失学小学生。此外,他还为贫困病重的小艳捐款200元,捐助带着残疾母亲上大学的贫困生500元,还有惠民一病户300元、无棣一病户200元……在自己能力所及的条件下,他一次次寄出了自己无价的爱心。他也因此收获了很多“感动”:有孩子们寄来的稚嫩的画册,也有华丰镇妇联工作人员漂亮的楷书,更有宁阳县妇联红底打印的感谢信……
为这一句“做得很不够”,荆聿成十几年来冬天不开暖气、夏天不用空调,不舍得买衣服、常年不吃肉,日复一日的节省着每一分钱,用他的话说“每天节省十块八块的,就能救助一个孩子”。
●李大国>>拾金不昧好品质
□晚报记者 崔希彩
李大国是博兴县锦秋街道东风村村民,现经营李大国草柳编商行。在他店内墙上,挂着一面“拾金不昧 品德高尚”的锦旗,这是桓台起凤镇付庙村的田丽红送来的,为的是感谢他拾金不昧。
原来,李大国与妻子在开车外出行至桓台起凤路口时意外捡到一棕色手提包,包内有一摞现金及身份证等重要物品。为了尽快找到失主,李大国当即根据身份证上显示信息来到当地派出所,只可惜因为当天是周末,派出所里没有工作人员,后又联系当地大队,同样未果。
百般无奈之下,李大国回了家,回家后,他拜托自己在桓台的生意伙伴帮忙,通过多方打听,最终联系到了失主。失主田丽红拿着“拾金不昧 品德高尚”的锦旗来到了李大国的商行,在李大国请她清点丢失手提包中的东西时,她说:“不用不用,我们这是碰到好人了,连点都不用点,我们很放心”。
据李大国事后回忆,田丽红的包里一共有三千多元,是她准备给老人买炭用的。丢了以后以为找不回来了,可没想到居然能够失而复得。
面对田丽红的百般感谢,李大国说:“现在不都说正能量吗,咱不能光嘴上说,要时时、事事、处处都想到、做到,这样咱们的社会才能更和谐!”
□晚报记者 崔希彩
杜建文是滨城区滨北街道办事处北街居委会居民,为了照顾年老的公公婆婆和母亲,耗费了无数精力和时间,却无怨无悔。
1973年,杜建文嫁进位于本村的婆家时,婆婆就卧病在床。杜建文没有嫌弃和埋怨,一直悉心照顾,四五年后,婆婆已经能拄着拐杖下地走路了。却不想,2009年婆婆查出肝硬化腹水和淋巴出血,躺在床上不能挪动,最后连饭都不能自己嚼。于是每次吃饭时,杜建文都嚼碎了喂给婆婆,再用牛奶把饭冲下去。
2001年11月,杜建文82岁的母亲因走路不小心摔倒,瘫痪在床。而就在几个月前,杜建文的哥哥因病去世。这样一来,照顾母亲的责任也落在了她的身上。
祸不单行,母亲瘫痪不久之后,公公也查出了肺癌。为了省钱,公公坚决不去医院治疗。看着老人整天咳嗽受罪,杜建文给公公跪下,不去医院就不起来,最后老人才去了医院。
娘家在村北头,婆家在村南头,仅仅相隔300米,却不知承载了杜建文多少次奔波。每天,安顿好公公婆婆后,杜建文再骑自行车到村北头给母亲喂饭,来来回回,不知疲倦。
2003年,杜建文的公公去世。为了方便照顾婆婆,杜建文和婆婆在一张床上睡了整整7年,直到2010年4月婆婆去世。7年间,杜建文每天晚上只睡四五个小时,夜里给婆婆换尿不湿,擦身子、洗衣服,有时候一晚上要收拾四五次。
杜建文的老母亲如今已经90多岁,杜建文自己也60多岁了,她每天早上起床后,先去给母亲穿衣服、喂饭,陪她聊天,再陪母亲“锻炼”——做按摩,搬动腿脚,然后才回家安排自己的事情。
这些年来,为了照顾老人,杜建文常年熬夜,过度操劳,左眼视力越来越差,看东西已经模糊不清,但她始终无怨无悔。
新闻推荐
...
宁阳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宁阳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