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11月4日讯(记者
秦承娇)生姜价格起落大,导致各地生姜种植面积不稳定。而有着300多年生姜种植历史的宁阳县蒋集镇生姜种植面积却能保持稳定,这得益于生姜种植合作社为姜农提供信息、技术、管理指导。
蒋集镇生姜种植面积达6000多亩,品种主要以蒋集小姜、鸡爪姜为主。2009年9月份蒋集生姜被农业部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认定为“无公害农产品”。
由于周边没有工业企业,土壤、水源保护较好,蒋集镇栗楼村1640亩耕地中有1000亩种植生姜,所种生姜都是用的传统方法,栽培时底肥使用土杂肥,追肥用大豆或豆饼,禁用化肥,禁忌脏水流入姜地。
2011年,村里注册成立了鲁宁生姜种植专业合作社,为姜农提供技术和管理支持。两年来,生姜种植合作社为村民提供生姜销售信息,帮忙联系收购商,莱芜、安丘、青州的生姜收购商都是常年联系的客户。目前,蒋集生姜国内最远销往四川,国外主要销往韩国、日本等国家。
“今年‘毒生姜\’事件对全省生姜种植打击很大,但是却没有影响到合作社的成员们。”栗楼村支部书记宁宝廷介绍。由于有合作社做担保,以及多年来收购商对栗楼村生姜质量的认可,生姜走量并未受到影响。
在栗楼村记者看到,新收获的生姜陆续被村民放到地窖中储藏,而去年的生姜经过一年的储藏,开始进入市场。“今年生姜价格一路飙升,超市生姜零售价甚至突破10元/斤,而田间地头的生姜收购价格也接近5元/斤。”今年种了7亩地生姜的姜农宁尚臣说,“村里有生姜合作社,全国各地的收购商都直接进村收姜,只要不愁卖,种生姜比出去打工强。”
近两年,栗楼村不断改善灌溉条件,将全村土地发展为水浇地。宁尚臣说:“条件改善了,一家留一个人就能种好几亩地的生姜”。今年,生姜亩产6000多斤,每亩收入3万多元不成问题。合作社让姜农赚得盆满钵满。
新闻推荐
本报11月25日讯(通讯员张雯雯)为切实抓好困难群众温暖过冬工作,宁阳县文庙街道提前安排部署,做好“三个到位”,保障了困难群众温饱过冬。 深入群众,确保调查摸底到位。近日,各包村部门...
宁阳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宁阳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