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曹儒峰
本报通讯员 马 鑫
住房问题一头连着民生,一头连着发展,“住有所居”承担着人民群众对住房的朴实期待与梦想。泰安市委、市政府坚持把城市最好的资源留给人民,在市区最好的地块建设保障房,将解决困难家庭住房问题摆在突出位置,连续10年将此项工作列为为民要办的实事项目,先后建成购买了惠普家园东西南三个小区、惠丰园、润丰园、高铁A区等10个保障房小区。
泰安市保障房项目先后荣获“鲁班奖”“全国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劳动竞赛优秀工程项目”“全国建设工程管理成果一等奖”等奖项,以良好质量取信于民,真正把民生工程打造成广大人民群众满意的民心工程。
党的十八大以来,泰安市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持续推进,住房保障体系和住房市场体系更加完善。尤其是近年来,泰安市委、市政府刀刃向内解决房地产领域历史遗留问题,持续推进棚户区和老旧小区改造,让百姓实现了从“有居”到“优居”的转变。
在房地产市场发展过程中,一些历史遗留问题成了城市发展道路上难啃的硬骨头。泰安市决心集中整治困扰群众入住多年却无法办理不动产证的问题,2019年7月9日,成立房地产开发历史遗留问题专项整治“7·9”工作专班,以“坚决不把历史问题再留给历史”的责任担当,开展集中整治攻坚战。专班下设综合协调、政策研究与登记发证、税费核算征缴、小区配套、调解仲裁、依法办案等10个工作组,从31个部门单位抽调109位骨干人员,集中办公、协力推进。
坚持“尊重历史、实事求是”的原则,创新“流程再造”,采取“容缺受理”,通过专班集中会审,消除了小区办证的障碍。同时,按照“管当下、利长远”的思路,出台了一系列制度,力保房地产市场规范有序发展。集中在市区范围内解决了346个847万平方米问题项目的办证难题,惠及7.5万户家庭近23万人,解开了百姓“心结”,赢得了群众“点赞”。
老旧小区改造关乎城市居民幸福指数。现在的泰山区泰前街道农大社区,路面平整了,“空中蜘蛛网”不见了,私搭乱建拆除了,整体形象有了很大改善。同属于老旧小区的岱岳区堰岭小区有着31岁“高龄”,一度曾是无人管理的“真空”小区。“小区里有40多栋居民楼,以前没有施划停车位,车辆乱停乱放,堵路又堵心。”居民王阿姨告诉记者。通过老旧小区改造,不仅拓宽硬化道路、施划停车位、增设门禁监控及照明设施,还增加了健身、休闲区域,安装了休息座椅和安全防护栏杆,老旧小区走出了“现代范儿”,居民的安全指数和幸福指数大大提升。
截至2020年底,泰安市实施各类棚户区改造21万套,累计建设保障性住房3.3万套,累计发放租赁住房补贴9500余户6310万元,累计改造完成2005年前建成的老旧住宅小区99个项目6.16万户。
泰安市将小区物业管理攻坚列入为民要办的10件实事,以党建引领物业管理创新。在小区物业升级攻坚战中,泰安市开展“红色物业·宜居泰安”暖心工程,市委组织部门亲自牵头推动,建立社区党委—网格党总支—小区党支部的“金字塔”形党组织体系和三级共商机制,发挥了“压舱石”作用。2097个小区建立了2757个小区党支部,业主组织组建率100%。一举破解了多年未能解决好的物业收费难题,15个试点社区物业收费由原来不足50%提升到90%以上,全市物业费收缴率达到84.8%。推动建立公益性物业实体,无人管理小区全面实现兜底管理,市区实现住宅小区物业管理全覆盖。
“通过实施‘红色物业·宜居泰安’暖心工程,发挥党建引领红色引擎作用,融洽了社区、物业、业主三方关系,全市物业服务品质明显改善,小区管理正从‘不愿管’‘无人管’逐步实现‘齐抓共管’,开创了物业服务良性互动的新局面。”泰安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党组副书记、市房产管理服务中心主任王海峰表示。
新闻推荐
学生误吞圆珠笔零件险窒息 老师用“海姆立克法”果断施救解危情
1月5日下午,一名六年级学生在音乐课堂上误吞了圆珠笔的零件卡住嗓子,无法呼吸。正在上课的泰安第十中学副校长、音乐老师...
泰安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泰安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