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泰安全媒体评论员 安静
近日,中国商业联合会发布通知,要求由该会下属媒体购物专业委员会牵头起草制定《视频直播购物运营和服务基本规范》及《网络购物诚信服务体系评价指南》两项标准。这是行业内首部全国性标准,将于7月发布执行。(中国经济网)
疫情之下,“全民直播”时代加速到来。但在其飞速发展的背后,虚假宣传、以次充好、售后困难等问题逐渐暴露在公众视野里,不但给消费者造成损失,也损害了市场信誉,破坏了行业根基。站在直播风口,人们不断思索:如何推动“直播带货”健康可持续发展?
“直播带货”有规矩才有未来
“直播带货”乱象令人担忧
目前,“直播带货”方兴未艾,行业乱象乍现,及早立标准树规范,可以达到未雨绸缪的约束效果,避免乱象滋生,导致损失扩大。
首部“直播带货”全国标准的制定,有助于正面引领和规范行业发展,杜绝直播行业乱象,重塑行业生态。当然,仅有软约束的团体行业标准是不够的,还需要制定“直播带货”行业法规,实现法律性的硬约束,以加强监管力度,发挥震慑警戒、净化环境的作用。由此,在行业标准和法规的双重约束下,促进“直播带货”步入正轨,驶上良性发展的快车道,为消费者、商家创造更长远的价值。
不可否认,“直播带货”在今后发展中或许还会面临各种新问题、新矛盾,但出现问题和矛盾不可怕,只要坚持用法律和制度保驾护航,始终让其运行在健康有序的发展轨道上,那么前景仍是一片光明,未来不可限量。
“直播带货”是时下电商行业备受热捧的营销模式,一大批名人、网红当起主播,还有一些普通人也玩起“直播带货”。由于网络主播、内容发布平台、产品供应企业等相关参与者缺乏明确的管理标准和监管机制,有些网红只在镜头前推荐产品,事先对产品没有全面了解,致使“直播带货”产品质量参差不齐。甚至有消费者反映,其通过直播购买的商品中有“三无”产品。除此之外,一些大V带货也频频“翻车”,带货成绩遭到一些媒体和网民的质疑。
中消协相关报告显示,37.3%的消费者在直播购物中遇到过问题。如今,人们上网消费早已不仅仅是图便宜,对产品质量、服务体验的需求,对扶贫、公益等活动的支持,都成为参与动力。与传统营销模式一样,诚信买卖、品质过硬才能积累起良好口碑,才能有源源不断的“回头客”。否则,即便暂时站上了新风口,也注定是昙花一现。
热动
规范“直播带货”刻不容缓
首部“直播带货”标准不仅对直播产业构成一种外部约束,而且会推动行业分工的裂变式发展。
从现实来看,“人人都可直播带货”的模式,使“直播带货”门槛大大降低,大家都想分一杯羹,同质化严重,因此,行业分工亟待清晰界定、系统整合。从“带货”产品质量到直播场景软硬件要求,从网络主播的行为规范到MCN(多频道网络)机构的服务规范,从行业企业的经营管理到产业孵化器的准入条件,这一切都需要设门槛、树标准、立规范。
为“直播带货”立标准、定规范,并非阻碍新业态的蓬勃发展,而是要规制各种乱象,避免其成为法律空白地带。对于直播平台严格实行备案及许可制度;对主播实行实名制认证,建立直播内容审核制度以及信用等级管理体系;把存在售假、伪造流量等行为的主播、网红列入失信名单,无疑能更好地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中国传媒大学文化产业管理学院法律系主任郑宁:未来若要让“直播带货”行业真正实现标准化、规范化、制度化,有关部门应加强执法,对“刷单”“假评论”等违法行为进行查处,并依靠大数据等技术手段加强监管。
北京师范大学网络与智慧社会法治研究中心主任刘德良:网红经济也是一种广告营销,因此,网红或者直播带货者应当对其所代言的或者促销的商品服务承担传统广告法的相关法律责任。单纯靠自己的影响力来营销商品,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表现。
人民网:只有依靠制度护航,“直播带货”才能提质升级,行业方可行稳致远。
新华网:标准的起草制定只是第一步,因为互联网经济业态发展变化很快,行业标准还需要不断地进行完善,确保能够适应行业发展的需要,这仍需要经历一个动态的过程。
凤凰网:“直播带货”是技术革新的产物,这也决定了其不是“去库存”“冲销量”的应急之举,而是培养新消费习惯的模式创新。
新闻推荐
本报6月16日讯(通讯员陈琳)近日,泰山区安委会14个成员单位按照区政府安委会办公室的统一部署,围绕“消除事故隐患筑牢安全防...
泰安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泰安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