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泰安全媒体记者 李庆林
电影《疯狂的外星人》中,外星人奇卡只要戴上一个头环,便会立刻拥有超能力,用意念控制万物。最近,浙江金华孝顺镇中心小学里的学生,也戴上了一款头环。不过,因此拥有超能力的不是学生,而是与之相连的电脑屏幕前的老师,“可以凭此判断学生是否走神”。
消息一出,引发热议。据最新消息,当地教育局已介入此事,责令学校暂停使用该款头环。
引进人工智能技术的学校越来越多
如今,人工智能高速发展,不仅改变着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也改变着教育生态、教育方式等。近些年,和人工智能、量子科技一样,“脑机接口”也滋生了很多领域的“热门应用”。
新华网于9月26日发布一则报道:在F1新加坡站决赛结束后,相关人员展示了专业赛车手如何用脑机接口技术设备训练他们的大脑,以提高专注力,还称这项技术可以用于教学智能测评系统。
近年来,一些地方教育部门和学校也热衷在课堂教学中使用人脸识别、大数据技术。他们认为,一方面,使用这些技术,可以加强课堂管理,提高课堂纪律,要求学生全神贯注投入学习,从而达到提高考试成绩的目的;另一方面,利用监控系统,可以掌握学生在课堂中的一举一动,进而也可以减少学生间的纠纷、冲突。
与某些学校对人工智能技术的热衷不同,舆论对此多有质疑。但是,在“人工智能+教育”的名义下,在课堂教学和学校管理中引进人工智能技术的学校越来越多,甚至不断升级。
一些“现代化”的技术,并不符合现代化的教育理念
不可否认,人工智能融入教育是智能时代的一种趋势,我们也能够理解“人工智能+教育”的初衷。但是,类似“防走神头环”的技术,真的能达到教育学生的目的吗?
据媒体报道,“防走神头环”是一款只用到3个电极的简易产品,原理是搜集脑电波(EEG),这就决定了准确性极难保证。众所周知,人体是复杂的生物体,脑电波记录大脑活动时的电波变化,相关数据极难搜集。不然的话,国内外的大型实验室也不用那么多的电极设备了。有网友表示,“防走神头环”只是简易的监测而已,准确率很低。
此外,相关部门对儿童的研究数据表明:小学生上课走神本来就是正常现象。7—10岁儿童连续注意时间约为20分钟,10—12岁儿童连续注意时间约25分钟。换言之,注意力集中一段时间后,走神不仅是必然的,其实也是一种必要的自我调整。如果借助某种“神器”,人为地让孩子的注意力一直集中,这种违背自然规律的做法会让孩子感到很累。如果孩子经常处于紧张状态中,福兮?祸兮?
由此可见,如此“现代化”的技术,恐怕并不符合现代化的教育理念。
人工智能的助力下,
更应注重教育本质
今年9月,针对人脸识别等AI技术在学校教学和管理中的使用,教育部科学技术司司长雷朝滋表示,“人脸识别进校园,既有数据安全也有个人隐私问题,我们要加以限制和管理。现在,我们希望学校非常慎重地使用这些技术软件。教育部已经开始关注这个事情,组织专家论证研究。包含学生的个人信息要非常谨慎,能不采集就不采集,能少采集就少采集,尤其涉及个人生物信息的。”这表明,教育部已经重视这一问题。目前,有必要在国家层面出台相关规定,限制这些技术的任性使用。
此外,虽然互联网、大数据等使教育发生了革命性的变革,但是教育传承文化、传播知识、培养人才的本质不会变,立德树人的根本目的不会变。归根结底,“防走神头环”之所以引发汹汹舆情,学校决策者最需要反省的是:究竟是把学生当作人还是机器?课堂生动有趣,才是最大程度保证学生专心上课的根本。不通过提升课堂质量,而是轻率采用某种“黑科技”来监控孩子,最多只能收效一时。
教育,不仅仅要根据学生的成绩,还需因思维施教,因心态、身体、性格施教。由于不同类型、不同能力水平的学生的学习表现是极为复杂的,需要老师凭着自己的经验和智慧因材施教。只有这样,才能充分挖掘孩子的潜力,让他们健康成长、快乐学习。
新京报:一种新科技产品作为教学设备应用于课堂,需要来自教育、科技等部门的权威认可、严格规范、科学指导,完成科学和伦理的双重核验,如此才能安全而有益。
网友毕诗成:尊重、参与、有利、避害……这些科技应用伦理的原则,不仅要写在纸上,更要尽快写到实实在在的生活中。
网友胡欣红:一个习惯在监控下学习的孩子,一旦没有了监控,还能好好学习吗?这样的孩子,还有未来可言吗?
新闻推荐
□通讯员范雪岱岳区粥店街道过驾院小学成立于2004年9月,学校位于万达广场南,紧邻泰安新地标—双子塔,地理位置优越。学校规...
泰安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泰安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