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泰安全媒体记者 刘小敏/文 司刚/图
每年的9月份,是泰山区省庄镇亓家滩村“大场”一年中最热闹的时候。往年这时,平时冷清的“大场”附近总是聚满了村民及外地前来收购猕猴桃的客商,但今年的“大场”却热闹中带着些许忧愁:猕猴桃丰收了,销路却成了难题。
如何让丰收的猕猴桃“不愁嫁”,已成为果农的燃眉之急。
果农的难题 猕猴桃进入收获季,却无人问津
“往年这时候,猕猴桃基本上都快销售完了,可今年一点儿动静也没有,看着树上的猕猴桃掉到地上烂掉,心里真不是个滋味儿。”今年68岁的果农李平川无奈地说。
最近几天,李平川像往年一样戴着他“标志性”的大草帽蹲在“大场”东侧的开吉路边,等待着顾客上门。
自猕猴桃成熟开始,像李平川这样的果农有很多,他们每天都眼巴巴地等着大客商的到来,但今年猕猴桃成熟快半个月了,村里只来了几个零散的小水果批发商。看着满枝的猕猴桃,果农们犯了愁。
李平川告诉记者,亓家滩村种植猕猴桃已经有30多年的历史了。“我家种了300多棵猕猴桃树,每年猕猴桃的产量达4000多公斤,销售顺利的话,一年下来大约有近3万元的收入。”李平川说,由于年龄大了,这300多棵猕猴桃树就是他们老两口的全部经济来源,如果今年的猕猴桃卖不出去,他只能外出打零工维持生活了。
表层的原因 过于依赖客商上门收购
李平川所在的亓家滩村位于省庄镇北部山区,是一个绿树成荫、鸟语花香的原生态小山村。
亓家滩村委工作人员李丰告诉记者,村民自1991年开始引种猕猴桃,种植历史近30年,主要品种为“泰山一号”。全村人口208户、678人,猕猴桃种植户80余户,种植总面积近90亩,年总产量4万公斤以上,而且种植面积及产量还在逐年增加。
“亓家滩村种植的‘泰山一号’猕猴桃,果实呈椭圆形,光皮无毛,皮薄肉厚,香甜多汁,维生素C含量非常高。”李丰说,因为猕猴桃的品质和口感好,往年一到猕猴桃的成熟期,淄博、莱芜等地的大客商就会前来收购,所以果农一直没有担心过销路的问题,“在村里种植猕猴桃的大多是留守老人,子女多在外工作,加之交通不便及无固定销售点,他们无法外出销售,常年依赖大客商上门收购,导致销售渠道单一,无收购商后只能等、靠,别无他法”。
问题的关键 未形成规模化、品牌化种植模式
李丰说,近几年,随着全国各地猕猴桃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逐渐出现了供求失衡的趋势,针对于小规模种植户的销售冲击逐渐显现出来,今年村内猕猴桃销售难就是具体的表现。
李平川告诉记者,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果农在种植猕猴桃过程中,灌溉的是无污染的山泉水,施用的是有机肥料(腐熟的农家肥和黄豆)。每年秋后落叶开始剪枝、施基肥,灌溉“越冬水”,防虫,来年春天施春肥、掐秧、灌溉、授粉、疏花疏果到最后成熟上市,接近一年的辛勤劳动,才能换来果实累累。
品质这么好的猕猴桃,为啥卖不出去?
“除市场需求因素外,主要还是没有形成自己的品牌。虽然当地生产的猕猴桃个头、‘长相’以及品质都很不错,但由于无品牌、无包装、无稳定价格,导致好品质的果子卖不出去、也卖不上高价,果农只能干着急。”李丰说。
解决的办法 “电商+品牌”是良策
“我们正在关注猕猴桃难销的问题。”李丰说,下一步,村委计划将所有种植户聚集到一起,成立猕猴桃专业合作社,并对种植面积、产量进行摸底;引导果农进行规范化种植,保证果实品级与品质;注册统一的名称,印制统一的礼盒及快递包装;规范线下和线上销售分级、定价、包装、配送、售后等一系列流程;做好细节服务,让市民、游客在吃得好的同时,感受到亓家滩村民真诚的服务。
新闻推荐
泰山林场森林覆盖率达到95.8%,成为我国人工绿化最好的大山之一 七十载栉风沐雨 “青未了”岱宗复现 编 者 按
■十八盘掩映在一片绿意中。最泰安全媒体记者陈阳摄七十年峥嵘岁月,七十年铸就辉煌。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为充分展示...
泰安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泰安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