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泰安全媒体记者 魏巍 通讯员 李宁宁
泰山区泰前街道上峪村地处泰城东北部,环山路穿村而过,现有村民405户,1019人,党员41名。上峪村从十几年前的小山村到现在的富裕村,靠的是选对了村领导集体带好了队伍,紧跟发展大局抓准了机遇,真正为百姓着想走对了路子。
抓班子、带队伍,奏响引领主旋律。“两委”班子是标杆,党员队伍是骨干,只有这两支队伍硬,支部说话才能有人听,群众才能跟着走。为了让班子成员有干事动力,村委领导集体中每个人都签订了《责任书》,立下了“军令状”,每次开党员会、群众代表会,班子成员挨个汇报工作,接受党员群众监督和评判。为了让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村里给每名党员定下“三个一”的标准,就是挂一个党员户牌子,亮身份、亮承诺,接受群众监督,包一个责任区,讲政策、集民情、问民需,领一个积分册子,把党员的日常表现记录在积分手册上,实行量化管理,表现怎么样,全在积分上。在去年的创城中,上峪村党员累计认领责任区65个,基本覆盖全村,40多名党员参加志愿活动累计达到400多人次,在他们的带动下,村风民风越来越好。
抓机遇、勇担当,吹响攻坚冲锋号。以前的上峪村穷山僻壤,没有一条水泥路,几乎没有集体收入,还欠债200多万元,一开始村支部书记谭启利带着村里老少爷们不知道该干点什么,一度发展陷入了僵局。直到2007年,市委、市政府决定修环山路,需要从村中心穿过,村里多次组织召开“两委”会、党员会、群众代表会,动员进行旧村改造,改变村里的落后面貌。然而,一大部分老干部、老党员却认为这是不是有些不务实。村干部们心急如焚,一边找指挥部协调优惠政策,一边反复给村民做思想工作,“光有口号不算,必须要真抓实干”,“两委”班子带着村民们到实行旧村改造的村去参观。功夫不负有心人,大家终于认可了旧村改造方案。到了拆迁真正开始的阶段,更难,老百姓一听要把住了几十年的房子拆了,谁也舍不得,见到村干部都绕着走,怎么办?“以我为表率,我第一个搬。”支部书记谭启利带头第一个拆了房子,搬出村,接着村“两委”先拆,党员和群众代表跟上。这一切,全村老百姓都看在眼里,再加上前期政策宣传到位,方案广泛吸纳了大家的意见,上峪村仅仅用了两个月,规划区域就全部拆完。旧村改造得以顺利实施,上峪村也跨出了历史性一步。
抓发展、惠民生,唱响振兴进行曲。经过几年建设,2015年,上峪村所有拆迁户一次性回迁,村里建起了沿街商铺,同时为集体经济发展留出了大量空间。1000多人的小山村焕然一新,世代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过上了城里人的生活,生活质量大幅提升,群众对“两委”班子认可度也越来越高。短短几年,村里发展驶入了快车道,由原来的负债村变为经济强村。目前,村里现金存款近几千万元,固定资产上亿元,集体收入翻了几十倍,发展前景广阔。集体有了钱,事就好办了,“要让老百姓享受到发展的红利”,村里建起了1000平方米的幸福生活馆,3000平方米的文体广场;投入80万元高标准打造医疗服务中心,每年定期为30岁以上的村民免费查体,为村里55岁以上老年人每月发放350元的生活补贴。新小区建成了,村集体又投资400多万元对北部旧村进行了环境整治,真正实现了绿水青山景色美。现在,二期改造工程也已经开工建设,两年内,要将环山路以北的全部住户迁入新区。搬迁后,将利用环山路以北的老院落及水库等自然资源,融入泰山旅游产业链条,打造古色古香的江北小镇,做一个泰山脚下的高端民宿项目,发展上峪村绿色可持续的主导产业。
上峪村的发展之路,是泰前街道乡村振兴工作的一个缩影,在这里党员群众无论大事小情都能拧成一股绳,齐心协力谋发展,共同走好乡村振兴路。通过发展建设实践,锤炼了干部,打造出有战斗力的领导班子,带领村民走上富裕振兴路,在泰山脚下奏出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绚丽华章。
新闻推荐
本报7月8日讯(最泰安全媒体记者崔倩)近日,省关工委常务副主任周玉华、副主任关升英一行来泰调研关心下一代工作。市关工委常...
泰安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泰安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