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0日,“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红色精神寻访暨山东福彩媒体采风活动”走进泰安市沙岭村,重走挑山工之路,体验挑山工“责任重于泰山”的担当精神。
早晨5点起床,吃过早饭,担上100多斤的货物,顺着崎岖狭窄的山路一步一个台阶爬向山顶,这是当年做挑山工时,64岁孙殿峰的日常生活。“沙子、石子、水泥、钢筋、砖……啥都搬过,有时赶上下雨下雪,必要时也得往上担。”孙殿峰说,每担100斤能赚三四块钱,快的话三个半小时就能到山顶,下午还能回家种地。那时候,一家三口全靠孙殿峰做挑山工的收入来维持生活。
今年76岁的沙岭村村民陈广武,是泰山挑山工的杰出代表。1982年,泰山修建第一条索道,历时3年,所有建筑物料都是挑山工运送上山。当时索道的关键设备重达4吨,直升机都不敢承接运送工作,于是工程负责人慕名来到沙岭村,找到了陈广武。陈广武凭借丰富的挑山工经验,应下这个差事,随后召集了150多名挑山工,扎起了大架,光抬架子就有64人,纤夫36人,打一声号子只能挪动一步,自中天门到南天门有3000多级台阶,而且还要跨越最为险峻的十八盘,这一趟抬了整整4天。
泰安沙岭村是远近闻名的“挑山工村”,也是泰山挑山工精神的发源地。据悉,在历代泰山挑山工队伍中,沙岭村挑山工占80%以上,最多时候有二三百人。挑山工精神激励着沙岭村不断摸索符合村情民情的发展思路,最终确定了以渔富农、以渔促旅、以旅带村,实现乡村振兴的发展之路。
泰山独有品种——螭霖鱼长不过20厘米,重不过百克,但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极高。据介绍,沙岭村投资1200万元建设了集养殖繁育、休闲餐饮、旅游观光于一体的全国首家螭霖鱼养殖示范园区,每年销售螭霖鱼10万尾,接待游客10万人次,集体年增收120万元。小小螭霖鱼圆了村民致富梦,成为沙岭一张亮丽的名片。
近几年,沙岭村民幸福生活节节高。2016年,村里24户52人全部脱贫,提前一年完成脱贫任务;2012年起,村里每年拿出60多万元,对村民实行米面补助,为村民缴纳医疗保险;每年老人节、春节,为全村70岁以上的老人送上慰问金和生活用品……有了这些为民利民的福利,村民的满意度和幸福指数都得到提升。
新闻推荐
本报4月17日讯(通讯员钟本印)近日,泰安技师学院举办校园开放日活动,来自泰城及周边县市区的适龄学生、家长、部分中学校长、...
泰安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泰安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