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3月21日讯(最泰安全媒体记者 王玲玲 通讯员 翟清铎 王先琪)2019年,全市民政系统围绕落实好最底线的民生保障职责,以开展“勇做新时代泰山‘挑山工’”主题实践活动为主线,以打造“为民勇担当、落实争先锋”党建品牌为引领,着力抓重点、补短板,抓创新、树样板,抓对标、争一流,高点寻标定位,高效执行落实,突出实施“六大工程”,着力为百姓编实织牢基本民生保障网。
实施兜底脱贫攻坚工程。加强农村低保制度与扶贫开发政策衔接,开展社会救助兜底保障“回头看”专项行动,采取集中比对、集中核查、集中救助、集中调度方式,着力解决建档立卡困难户中的“漏保”问题。继续提高农村低保标准,确保全市农村低保标准稳定高于省定扶贫线和脱贫线。
实施社会救助提标工程。加大城乡低保统筹力度,确保城乡低保标准之比缩小到1.4:1。适度提高特困供养基本生活标准和供养照料护理标准。提高农村特困人员集中供养能力,生活不能自理特困人员集中供养率要达到40%以上。
实施敬老院“四改一定”实事工程。按照全面改善农村敬老院卫生间、厨房及餐厅、医疗服务、文体娱乐设施,定期组织老人外出观光(简称“四改一定”)的目标要求,超前谋划,全力攻坚,确保3月底前完成卫生间改造,5月底前完成厨房及餐厅设施、医疗服务设施、文体娱乐设施改造,9月底前完成其他设施改造提升。同步推进消防安全、洗浴设施、供暖设备、室内家居、院容院貌、养老文化等其他配套建设,推动农村敬老院实现由“温饱型”向“康乐型”转型跨越。
实施农村养老提升工程。年内新建农村幸福院20处,指导各县(市、区)按照不低于15%的比例抓好示范,推进规范运营。加强农村幸福院运营管理,组织老年人开展互助服务,着重为留守、孤寡、失能、失独等困难老年人提供以“五帮四查”(帮送餐做饭、帮清洗衣物、帮打扫卫生、帮助家务农活、帮代购代办,查看每日吃、穿、住、医情况)为主要内容的居家关爱服务。
实施移风易俗和殡葬改革推进工程。年内,各县(市、区)至少建成1处县级绿色公益性骨灰安葬设施,每个乡镇至少建成3—5处乡级或村级绿色公益性骨灰安葬设施,并抓好规范提升工作。充分发挥村(居)红白理事会作用,着力健全组织机构,完善服务规范;推广骨灰植树、植花、植草、入室安放等绿色生态安葬方式,倡树喜事新办、丧事简办的文明节俭新风尚。
实施重点群体保障工程。完善经济困难老年人补贴制度,对60—79岁、80—89岁、90—99岁低保老年人每人每月分别补助80元、100元、200元;对生活不能自理的低保老年人增发每人每月80元。加强残疾人两项补贴分类保障。加强儿童福利保障,每个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数量较多的乡镇至少建立1处儿童关爱活动场所,每个县(市、区)重点抓好2—3处示范性活动场所,并配齐保护专干和关爱联络员。
新闻推荐
本报3月21日讯(最泰安全媒体记者徐文莉)19日,全市首张由社区代为办理的个体工商户营业执照“泰安市泰山区东家面食馆”,在徐...
泰安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泰安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