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1月31日讯(最泰安全媒体记者 辛启 通讯员 王华龙 王宁阳)近年来,八仙桥街道川寺村不断加快土地流转,调整种植结构,流转土地100余亩打造特色观光风景带,有效推进高效农业发展,实现了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全面提高。同时,按照营造新环境、培育新农民、倡导新风尚、发展新文化的目标要求,大力开展美丽乡村建设,实现了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村要兴、民要富,关键还是看党支部”。多年来,川寺村在村党支部书记刘诗山的带头下,创新建立党员岗位管理制度,将全体村干部和无职党员全部定职上岗,充实到产业发展、村务监督管理上来,使员干部的凝聚力、战斗力进一步增强。只有村里有钱了,支部说话才硬气,才能为群众们办成事,为了发展村集体经济,该村积极对上争取土地置换项目,带领村干部对村内废旧窑厂等闲置土地162亩进行复垦;对全村农田进行了改造,实现“地成方、树成行,沟相连、路相通”的标准化良田;以加快土地流转,调整种植结构为特色,流转土地100余亩种植栽植樱桃、山楂、核桃等经济林木,打造特色观光风景带,着力向乡村采摘农业方向发展;拓宽增收思路,将村集体累积的收入入股街道企业,每年可增加集体经济收入30余万元。
近几年,川寺村经济基础增强了,绿化环境改善了,为了进一步提高村民的生活质量,川寺村积极进行民生投入,多方面为群众谋福祉。现如今的川寺村,夏秋两季的耕种服务、治安防盗保险以及65岁以上老年人的意外保险都不用村民花一分钱;此外,还投资30万元改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配套完善各类设施,完善各项功能,使老有所养、孤有所帮得到了具体体现;每年为新入学的大学生发放奖学金和助学金,更是激发了孩子们学习的积极性,也免除了家长们的后顾之忧;将全村的巷道全部硬化、绿化,并引入公交线路,不仅让村民告别了“雨天一脚泥、晴天一身土”的旧貌,更让村庄真正融入了县城生活圈;积极投身美丽乡村建设,深入挖掘乡土资源,在村内先后建造了集休闲、娱乐、健身于一体的文化生活广场,百善亭、八德亭等日间休憩场所以及十余处微型绿地景观,使村民们在闲暇之余能够有处玩、有处去、有处可健身,让老百姓也感受到了美丽乡村建设给自己生活带来的各种变化。
新闻推荐
本报1月31日讯(最泰安全媒体记者郑凯)近日,泰安高新区警方组织开展烟花爆竹安全监管集中清查行动。据民警介绍,为确保清查行...
泰安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泰安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