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言明姜斌报道泰安市岱岳区满庄镇滩清湾村大棚基地。□本报记者姜言明姜斌
本报通讯员毕凤玲徐峰
走进位于泰安市岱岳区满庄镇曹家寨村的曼华庄园,圣女果、草莓等水果蔬菜大棚长势喜人,让人垂涎欲滴。依托曼华庄园的成熟平台,试点试验项目在曹家寨村投资360万元新建9个冬暖式大棚,预计增收90万元。时下,在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岱岳沃土上,村庄、田间地头、项目工地……处处涌动着农村综合性改革试点试验的热潮。
2017年8月,泰安岱岳区被确定为全国首批农村综合性改革试点试验区,承担着完善乡村治理机制、健全村集体经济发展机制、构建农民持续增收机制和推进农村生态文明发展四大机制的建设任务。一年多以来,2镇8个试点村的农村综合性改革试点工作扎实开展,初步探索出现代农业农村的“岱岳样本”。
满庄镇将强化产业发展作为突破口和主方向,按照时间节点全力推进项目建设。2018年,滩清湾村投资243万元建设温室大棚及配套设施项目,新建温室大棚7个,棚区配备水电、自动打药机等设备,新修硬化一条全长450余米生产道路,年可实现村集体增收40万元。满北村投资570万元建设总面积为4815平方米的满庄商贸中心项目,建设32间商铺及摊位进行租赁,目前一层已封顶,年可实现增收49万元。曹家寨村新建的9个冬暖式大棚,其中6个棚已建成并投入使用,另外3个棚即将投入使用,租赁曼华庄园实现增收。
“这边是在建的温室大棚,这边是借助坝堰建设的窑洞,冬暖夏凉的窑洞相信以后肯定能留住游客……”在道朗镇北张村泰山青青庄园项目现场,北张村党支部书记王培勇说起与泰山青青庄园的合作项目,打开了话匣子。同样被列为全国综合性改革试点试验镇的道朗镇,从远景上规划,从机制上入手,从实效上着陆,聚力打造乡村振兴的“齐鲁样板”。截至目前,丰山的农产品冷藏项目、泰山四大名药项目实现经营收入70万元,集体增收20万元。里峪、八楼的高端民宿旅游收入2017年达到80万元,2018年的“十一”黄金周收入达到12万元,农村综合性改革的红利,现已凝聚成“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的强大力量。
岱岳区是泰安市的市辖区,城中有村、村中含城。为探索出可复制、可推广、可借鉴的办法,区里选定了城郊型、传统型、生态保护利用型三种村庄类型,在每种类型上探索集体经济发展、乡村治理、农民增收、生态文明建设办法。城郊型主要是探索城乡接合部乡村的治理发展机制,传统型主要是探索传统村庄提升治理发展机制,生态保护利用型主要是探索保护利用自然生态发展新业态的治理发展机制。每一类村庄模型都设计了一套探索办法,使试点试验多点突破。
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重点。岱岳区农村综合性改革试点试验融入乡村振兴大局,由项目成产业,由产业丰双增,挖掘农村发展要素最大潜能,推动了农村综合性改革破浪前行。目前,满庄镇、道朗镇各试点村牢牢抓住“四个机制”建设工作重点持续发力,凝聚了干群合力,各项工作都取得实效,农村综合性改革试点工作呈现良好局面。
“每天收入100多块,再加上每个月全勤奖的话,平均一年能收入5万元左右。”在曹家寨曼华庄园上班的刘名英说,从农民变工人,大家也有了固定收入,加上流转土地的收益,每年收入提高50%。
乡村振兴的最终目的是让农民得到实惠,关键是发挥农民的积极性。结合全国农村综合性改革试点工作,试点乡镇按照机制建设要全面、要管用的原则,把机制建设着力点放在促进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上。
围绕破解现有土地用不了、用不好的问题,岱岳区制订了土地流转、产权交易、收益分配办法,把用不了、用不好的土地集中用于项目建设。2017年,全区8个试点村共流转土地2738亩。土地农民每年每亩净获收益1000元。围绕发展项目缺人的问题,岱岳区探索建立了“本土人员承包、外来人员领办、科技人员入股、集体组织经营”模式,解决了想干不会干、有业无人从的问题。围绕发展项目缺钱的问题,探索了“以财政资金为引领、以盘活资源为基础、以吸纳社会资本为补充、以放活金融服务为助推”的融资办法,实现了项目实施到哪里资金就保证到哪里。
2017年,岱岳区8个试点村共投入资金3362万元。试点村的8个项目,共盘活闲置民房1536间,开发利用荒山荒滩2218亩,流转闲置土地473亩,吸纳2032名农村劳动力返乡创业。8个项目建成后预计总收入达到1.13亿元,集体经济纯收入达到2230万元。2018年又新确定道朗镇八楼村乡村旅游拓展体验项目、满庄镇满北村商贸中心等7个集体经济发展项目,计划总投资3081万元,建成后预计总收入达到1.42亿元,集体经济纯收入达到2570万元。
新闻推荐
本报1月28日讯(最泰安全媒体记者贾风城)27日下午,全市市场监管工作会议召开。副市长、市公安局局长鞠向群出席会议并讲话。...
泰安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泰安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