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9月10日讯(通讯员 郭文杰)近日,来自大鹏脚艺、华林律师、泰山养老服务协会、根本源理疗的多家志愿服务团队,集聚财源街道后七里社区,以开展志愿服务的形式,庆祝“社区志愿服务日”两周年。据介绍,随着志愿服务活动的增多,后七里社区特意设立了“社区志愿服务日”,每月20日,各个志愿服务组织走进社区,集中开展志愿服务。群众也会在这一天,寻找到自己需要的志愿服务团队,接受服务。通过这种方式,群众和志愿团队实现了面对面的互动,有效地推动了志愿服务的集约化和精准化,受到社会各方的好评。
从精心“备菜”,到按需“点菜”,再到爱心“送菜”,财源街道将多元化的志愿服务送到了群众身边。近年来,街道创新社会管理模式,把志愿服务活动作为精神文明建设和文明城市创建的重要内容,以“菜单式”志愿服务为切入点,积极完善“备菜”“点菜”“送菜”“品菜”四个环节,精心培育品牌志愿队伍和志愿服务项目,正确引导志愿服务活动,实现了社区居民需求和志愿服务的有效对接,让群众切实感受到志愿服务带来的变化,不断提升辖区群众的幸福指数。
立足民意,精心“备菜”。街道以“完善机制、搭建平台、注重实效”为指导方针,强化“菜单式”志愿服务的基础性工作。通过入户走访、发送调查问卷、召开座谈会等多种形式,全面了解居民实际需求。在此基础上,为居民量身定制志愿服务项目需求菜单,公开志愿服务资源和信息分类。根据志愿者、志愿服务团队和志愿服务项目的特点进行分类,涵盖帮扶济困、医疗保健、治安管理、环境美化、就业指导、法律援助、心理疏导咨询等十余项专业服务内容,方便居民“点菜”。
扩宽渠道,按需“点菜”。各社区设立了志愿服务站,公布了热线电话,同时,及时在公众号、朋友圈、微信群、工作群、菜单志愿服务平台等,发布志愿服务项目、服务时间等志愿服务信息,供居民选择,方便居民按需“点菜”。居民可以随时随地自主选择所需要的志愿服务项目。按需“点菜”,改变了以往社区志愿服务的盲目性和被动性,满足了社区居民客观需求的差异性,从“大锅菜”到“私房菜”,实现了社区居民需求和志愿服务的有效对接。
广搭平台,爱心“送菜”。在充分发挥市、区、街道、社区四级志愿服务的同时,街道积极培育特色品牌志愿队伍。街道现有泰山爱心人慈善协会这类提供志愿服务的社会组织,还有五彩南湖、青山新村社区鸿飞艺术团、松园社区泰山红艺术团、德苑艺术团等各类社区自己组建的志愿服务团队,有力地补充了社区志愿服务体系。另外,街道还积极吸引了泰安市十方聚图书馆、未成年人庇护工场等多个志愿服务项目落户。街道以“志愿服务组织十志愿服务项目”的方式,拓展了志愿服务的架构,培育了志愿服务的组织,形成了品牌志愿服务项目,以点带面,多层次多渠道地推进志愿服务组织规范化、标准化建设。街道以志愿队伍推动志愿活动,以志愿活动打造志愿服务项目。
创新评价,开心“品菜”。志愿服务结束后,居民将对志愿服务的态度、质量、时间作出评价,街道、社区定期对志愿服务效果好、群众满意度高的志愿者进行表彰,并向志愿者所在单位积极反馈。同时,及时将活动图片和文字说明上传至“菜单志愿服务”“幸福E家园”等网络平台上,调动志愿者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实际行动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推进财源街道精神文明建设工作长效发展。
新闻推荐
□记者姜言明郑莉李轶群报道本报泰安9月7日讯今天上午,第32届泰山国际登山比赛暨第23届全国全民健身登...
泰安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泰安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