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9月3日讯(最泰安全媒体记者 张伟)从医43来,他始终坚守在临床一线,诊治了数万名精神疾病患者;他曾被患者打成鼓膜穿孔,并险些被患者用水杯打断鼻梁骨,但他从未后悔自己的选择,依旧牢记使命,用心服务。他就是泰安市精神病医院“优秀老医务工作者”——刘启珍。
医者仁心,微笑面对患者打和骂
1975年,刘启珍被分配到泰安地区精神病医院(泰安市精神病医院前身),面对极为艰苦的工作条件,面对某些同学的冷嘲热讽,刘启珍丝毫没有动摇自己的医者信念,就像扎根绝壁的泰山松一样,在临床诊疗一线一干就是40多年。既见证了医院有小到大、由弱变强的历史变迁,更将自己奉献给了精神卫生事业。
“对于精神科医务人员来说,挨打挨骂就是家常便饭。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精神科医生,就必须先要过这一关。”从业40余年来,刘启珍早已对精神疾病患者的异常举止习以为常。
刘启珍清楚记得第一次被患者殴打时的情景。那是1975年底,为让一名躁狂症患者顺利吃药,刘启珍一手拿药,一手端着水杯,蹲在患者面前耐心劝说。突然间,这名患者对刘启珍又踹又踢,在其他医务人员的帮助下,刘启珍才“逃脱险境”。一次,一名患者手拿搪瓷水杯在餐厅内大吵大闹,为保证其他患者不受伤害,刘启珍赶紧上前制止,由于躲避不及时,刘启珍的面部被搪瓷水杯重重击中,鼻子顿时鲜血直流,后来检查发现,他的鼻梁骨差点被打断。
由于病情的特殊性,精神疾病患者的行为较为怪诞,即便是经验丰富的临床医生,也难以预料患者下一秒会作出什么样的举动。
2010年,刘启珍护送一名精神分裂症患者去病房,在上楼梯时,患者脚下打滑,为防止患者摔倒,刘启珍快步上前搀扶患者,谁料想,患者一巴掌打在刘启珍的耳朵上,直接导致他的耳膜穿孔。“患者既有病态的一面,也有好的一面。学会换位思考,就能理解他们的打骂行为。”对于患者的异常举止,深谙医者仁心真谛的刘启珍给出了这样的解释。
初心不改,为精卫事业献终身
“虽然这份工作很辛苦,但每看到一名患者康复出院,回归家庭和社会,我就感到特别欣慰。”身为一名医师者,刘启珍牢记使命与职责,用行动践行“希波克拉底誓言”,更凭借高尚的医德与出色的医术,与很多患者成为朋友。
多年前,临沂籍大学生李某患上了妄想症,总觉得老师、同学要谋害他。后来,李某在家人的陪同下到泰安市精神病医院治疗。李某住院伊始,不仅不吃饭,更抵触治疗。为打消李某的疑虑,每次劝说李某吃饭时,刘启珍就先尝一口,然后再一口一口喂李某。同时,为提高李某的治疗积极性,刘启珍还时常到病房找李某谈心,让他直面疾病。最终,经过两个月的治疗,李某病情稳定并顺利返校,之后还考上了博士研究生。直到现在,李某还与刘启珍保持着密切联系,每逢春节、中秋节,李某也总会给刘启珍送祝福。
“患者不吃不喝或不配合治疗,就是我最闹心的事。”对于记者提出的“从业以来遇到的烦心事”这一问题,刘启珍给出了这样的答复。据了解,在泰安市精神病医院现任职工中,刘启珍是年龄最大的,却依旧保持着极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在今年首个“中国医师节”庆祝暨表彰大会上,刘启珍被泰安市精神病医院授予“优秀老医务工作者”荣誉称号。
“看到医院从当初的几间大瓦房,发展到如今的高楼大厦,我心里很是振奋,也很自豪。”刘启珍表示,只要自己的身体允许,只要医院需要,他会继续为医院发展乃至泰安市的精神卫生事业奉献光与热。
新闻推荐
本报讯8月26日,山东泰安市政协考察团来区考察棚户区改造工作。市政协研究室副主任王智源、市房产局总工程师李华军、...
泰安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泰安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