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玉琼(蓬安)
买李娟散文集《遥远的向日葵地》来读,一是因为我喜欢她朴实、清新、温暖又时常冒出些小幽默的文字, 二是我对她笔下的那一大片向日葵充满了好奇与痴爱, 更重要的是我一直以为人应该像向日葵一样坚韧、阳光地活着。
果不其然,读完《遥远的向日葵地》,我更加坚定了人应该像向日葵一样活着的信念。
去年深冬,《遥远的向日葵地》 带着我内心的期许走向了枕边。接连三四天,那一片葵花地离我的呼吸、 心跳和梦想都很近,很近。我仿佛感受到万道阳光穿越云层,穿越森林,普照众生。即使在寒冷的冬日,我坐在家里,透过文字都能闻到葵花淡淡的香气。闭上眼睛,脑海里总浮现出一种场景:在茫茫的沙漠里,成千上万株向日葵开花、结籽,蔚为壮观。几次梦境中, 我变成了一个扎着辫子的小姑娘, 穿梭在那一片充满梦想和希望的向日葵地, 迎着那些灿烂的葵花咯咯地欢笑, 与那些嗡嗡鸣叫着采蜜的蜜蜂为伴。风过处,金黄的波涛与阳光共舞,我欢呼、歌唱,与妈妈、外婆、左邻右舍享受丰收的喜悦……
在蜀地, 很难见到大面积种植的向日葵, 偶见几株, 总抑制不住内心的狂喜。在我看来,向日葵是信念、光辉、忠诚的象征。她虽然没有玫瑰那么浪漫,也没有百合那么纯净,但它阳光、明亮,有着属于自己的独特魅力, 锲而不舍地追求自己的梦想和幸福生活。尘世间,我们都应该像向日葵一样活着, 如李娟和她的家人,心有阳光,幸福自来。
李娟小小的个子, 曾在阿勒泰山区跟着母亲做裁缝、卖小百货,也做过流水线工人。正是由于这些丰富的生活经历,使她的文字如一粒粒饱满的种子, 遇到合适的土壤就会发芽、开花、结果。小小的向日葵并不是我们想象的那么好伺候,平整土地、播种、施肥、灌水、打杈、授粉, 除了这些常规的劳作, 在茫茫沙漠里,防旱、防虫兽噬咬、防大风等等,更是旁人难以想象的艰辛。而且,每种一季向日葵, 他们都得把家搬到离向日葵地不远的地方。可贵的是,李娟妈妈、外婆和叔叔,还有李娟和他们的左邻右舍,始终如向日葵般,信念坚定地、乐观地面对生活中的困境, 让那一株株向日葵开出艳丽的花朵,结出丰硕的果实,一年年改善着他们的生活境况。
对于一个作者来说, 他的生活在哪里,他的写作就抵达了哪里。李娟对她叙述的每一个人每一件事每一个细节,都给予了高度的灵魂关切,让《遥远的向日葵地》携带着作者的体温、心跳以及她对生活和生命的思考。当你读的时候,仿佛与她进行了一次毫无障碍的精神与情感的沟通。比如在《稻草人》这篇中,李娟运用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这样写道:“他坚定地沉默,敛含无穷的语言。我掏出手机拍摄,他正面迎向镜头,瞬间撑起蓝天。 取景框瞬间捕捉到了天地间唯一的契机———天空洞开,大地虚浮,空气响亮,所有向日葵上升。快门的咔哒声开启了最隐秘的世界之门。”
中华民族是一个充满诗意的民族,尽管每一个人活在这个世界上都有诸多的不容易,但如果有了诗意,有了阳光,就不会乏味。与其说李娟在写向日葵地,倒不如说她和她的妈妈就是一株株向日葵。 她们热恋着脚下的那片土地,鸡鸭兔狗猫,干旱、风沙、天空、大地,一弯月、一束花,所有的一切事物和人世间重重的滋味,她们都以阳光般地疼爱着、体恤着、照拂着,所以她们欣慰、开心、充实。
当你郁闷彷徨, 找不到生活的方向时,去读读《遥远的向日葵地》,学习像向日葵一样活着,心有阳光,美满自来。
延伸阅读
《遥远的向日葵地》入选2017“中国好书”
日前,2017年度“中国好书”颁奖盛典在央视一套黄金时间播出, 公布了2017年度中国好书共29本, 其中文学艺术类共有11种图书获奖。 花城出版社出版的《遥远的向日葵地》榜上有名。
这是花城出版社第二次获得“中国好书”,《这边风景》《出梁庄记》 曾入选2013年首届“中国好书”。据介绍,《遥远的向日葵地》 是李娟最新非虚构长篇散文力作, 作者首次将目光聚焦于自己的家族成员, 再现北疆阿勒泰苍茫大地上的生活图景, 呈现出一种完全暴露在大自然中脆弱微渺的, 同时富于乐趣和尊严的生存体验。(据《信息时报》)
新闻推荐
山东人刘登攀在给病人进行推拿山东人在莫斯科开的孔子饭店本版照片均由特派记者孟祥祎摄(时报莫斯科7月11日传真照片)...
泰安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泰安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