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习书法。
□最泰安全媒体记者 刘小敏 文/图
86岁高龄,写诗、绘画、根雕样样爱,家住泰山区泰前街道农大社区的于广银将自己的晚年生活过成了诗。21年6本作品集,近千篇散文、诗集,见证了于广银的生活,同时也诉说着他对生活和亲人满满的爱。
近日,记者在于广银的家里,见到了老人写的6本作品集。“这是最早的一本,1997年完成的,这本最新的是2017年夏天印刷完成的。”于广银一边指着书籍,一边说。记者注意到,这6本作品集与平时市面上的书籍不同,并没有出版社、定价等字样。“这些书籍写的都是我和家人、朋友的事情,不刊发售卖,印刷出来,只送给亲朋好友留个纪念,也希望能作为‘家族书籍\’传下去,让后代知道我们这辈人的故事。”于广银说。
1981年,于广银因身体原因提前退休。对于现在的生活,他称之为“人生第二春”。他在书中写道:从50岁“病秧子”到八旬健康老人,在病退后没有丧失信心,怀着感恩社会的理念,开创了人生第二春天。学习根雕,增进生活乐趣;学习书画,陶冶情操;练习写作,被报纸多次刊发;剪辑报纸资料,吸取精神营养。
“于茜小时好气派,红叶树下展风采。从小好学有志气,长大一定能成才。”这是于广银写给孙女于茜的一首诗。“老人将孩子百天到12岁的部分照片整理成册,并在每张照片后面配了一首自己写的诗。老人一共有3个孙子、孙女,他给每个人都整理制作了一册,孩子们特别喜欢。”于广银的三儿媳蔡新红说,“于茜出国留学时,老人还将她从小到大爬泰山的照片整理成册,配发自己创作的诗送给她,于茜一直带在身边。”
“我这些年在国外,爷爷送的‘影诗集\’是我最大的慰藉。遇到困难时,就拿出来看一看,读一读爷爷写的诗,就像家人一直陪在我身边。”于茜说。
在普通人看来,烧火做饭的树根、废弃不用的朽木都是“多余的东西”,但经过于广银的巧手加工,它们都被赋予了鲜活的生命,成为一件件精美的根雕艺术品。“十二生肖、嫦娥奔月……”于广银不停地向记者介绍着自己的作品。很难让人想象,做出如此精美艺术品的于广银,之前从来没有接触过根雕。“退休后,我每天去爬山,一次偶然的机会捡到几根形状特别的树枝,回家后琢磨了许久,制成了‘嫦娥奔月\’,从此我就喜欢上了根雕。”于广银说,为了捡到合适的材料,他每隔几天就会出去“寻宝”。把树根带回家后,于广银通过剪枝冲泥、蒸煮消毒、刀切塑形、砂纸打磨等程序,将其变成了精美的根雕作品。
于广银介绍,自1995年到2003年,他一直在老年大学学习国画和书法,先后参加了多次书画展。“作品能够得到大家的认可,我非常高兴,这对于我来说,是一种奖励也是一种鞭策。”于广银说,“现在每天上午我练习书法、绘画2个小时,下午读报、剪报,吸取精神营养,希望自己‘夕阳晚霞更绚丽\’”。
新闻推荐
本报1月17日讯(通讯员田孟)为切实关爱建档立卡贫困学生,落实好《泰安市教育局关于帮助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解决冬季春节期间生活难题的通知》的要求,1月16日下午,岱庙街道南关小学领导与老师走进学生...
泰安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泰安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