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5月16日讯(通讯员 李功友)“今年光养羊一项俺家4口人就能分红2000元,俺家能够脱贫致富,功劳最大的当数俩羊倌,是俩羊倌的辛勤付出创造了财富,帮俺实现了致富梦。”黄芹村村民话语中难掩激动的心情。
作为省级贫困村的泰安市下港镇黄芹村是一个三面环山的纯山村,在全村323个农户中,建档立卡的贫困户就有109户、176人。截至到今年年初,该村已有96户、156人率先摘掉了贫困帽子,实现了脱贫目标。
去年8月份,黄芹村按照上级***的总体部署,立足山村适宜养羊的自然优势,投资38万元,建起了黑山羊养殖场,配套完善了养殖场基础设施,确立了本村的产业扶贫项目,并先后购买黑山羊160只。项目落地后,依托黑山羊养殖场成立了合作社,吸收61个贫困户、93人加入养羊合作社,走出了一条“养殖场+合作社+贫困户”的产业扶贫发展路子。
经过村“两委”通盘斟酌和听取民意,专门从相邻的过马滩村聘用了有40多年放牧经验的张圣发和本村宋吉岭担任放牧员,管护饲养和放牧的重担落在了俩羊倌的肩上。“受人之托必须中托。”面对村“两委”的信任和全村群众的重托,张圣发和宋吉岭两位憨厚朴实的汉子暗下决心,即便是脱层皮,也一定要把羊群管护好,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回馈父老乡亲的托付。
在建立产业扶贫项目短短9个多月的时间里,张圣发和宋吉岭放牧没有早晚,悉心管护不分白天黑夜,俩羊倌的辛勤劳作,换来了丰硕果实,羊群现已繁殖成活羊羔54只,存栏量达到了214只,预计年创收益60000元,仅此一项,全村贫困户每人增收500元以上,真正成了贫困家庭脱贫致富的增收源泉。
新闻推荐
本报5月15日讯(通讯员郝辉张秀明)省庄镇宦家峪村敢当少年教育营地迎来了泰安师范附属学校一年级的小学生。孩子们在辅导老师的带领下身着汉服体验古代“开笔礼”,朗声诵读国学经典,挖土、播种、浇水...
泰安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泰安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