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10月31日讯(记者 毕凤玲)日前,市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了《泰安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年)》(2016年修改)。规划坚持以“两山一河”(泰山、徂徕山、大汶河)为骨架,构建“两山相映、一水绕城”的山水城市格局,塑造山水融合的城市景观特色。
此次规划的修改工作在规划期限不变、规划区内建设用地总规模不变的前提下,仅对城市用地布局、交通体系、城市风貌特色及部分规划强制性内容进行修正、补充、完善。总体规划修改此次经人大审议通过后,将按程序报国务院审批。
此次修改,按照住建部要求,在规划区内建设用地总量不变的前提下,适当调整用地范围。调整后,将北集坡街道用地调入中心城建设用地范围,将满庄镇、省庄镇用地调出(纳入镇总体规划建设用地)。在原总体规划确定的三大产业片区的基础上,对工业用地布局进行优化调整。将主城区部分现状工业用地(泰山玻纤等)迁出,一般工业集中安置在满庄镇、邱家店镇等与中心城联系紧密的外围组团。在高新技术开发区东部、北集坡办事处以南新增3平方公里用地,作为高新区高科技产业园区的先导区,重点发展科技研发、信息技术等新兴产业。
规划打通济泰东部通道,建设以济泰高速公路和城际铁路为核心的复合交通走廊;建设青兰高速,强化中心城东西向的区域交通联系;在满庄镇以西建设支线机场,规划机场至城区及高速公路的快速连接线。
优化城市交通。规划快速交通体系结构为“一横两纵一环”。“一横”为泮河大街,“两纵”为长城路、明堂路,“一环”为桃花源路、万官大街、天烛峰路、环山路形成的主城区旅游及快速交通环。规划城市主干路为“十横、十纵”。按照国家、省最新要求,路网密度由7.0公里/平方公里提高为8.8公里/平方公里。
修改后的规划对“四线”管控进行了细化,“四线”指的是绿化控制线(绿线)、水体控制线(蓝线)、基础设施控制线(黄线)、历史文化保护控制线(紫线)。绿化控制线将综合公园、专类公园、沿河带状绿地、主要防护绿地划定为绿线,水体控制线将在满足城市防洪要求的基础上,划定泮河等13条河流的蓝线,在有条件区域尽可能增加蓝线、绿线宽度,加强对滨水空间的管制;基础设施控制线按照分级、分类的原则划定,将市级市政基础设施划定为黄线,其他由专项规划和下层次城乡规划具体划定;历史文化保护控制线将省政府批复的红门路岱庙通天街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区、建设控制地带及原总体规划确定的5处历史优秀建筑用地划定为紫线。
此次修改结合2012年市政府批复的《泰城应急(后备)水源地供水工程规划》对水源地进行优化调整,对规划确定的黄前水库、旧县水源地、角峪水库等7处水源地进一步明确了保护范围和保护措施。
新闻推荐
本报11月1日讯(记者徐文莉)记者从泰安市大班额领导小组办公室了解到,截至10月13日,全市开建221所学校,86所学校竣工。据统计,全市累计开工面积15.1万平方米,完成投资24.8亿元,新增学位29460个,新增教师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