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报记者张谦谦通讯员张波徐海清
处在与疾病斗争的一线,医生——这个特殊的群体,担当着呵护大众健康的职责。在人们把回归健康的希望寄托给医生的同时,难免要产生这样的疑问——医生,应该以什么样的精神与态度,来回应大众的期待?来回应救死扶伤的职责召唤?
张店区人民医院消化内科医生丁吉芳对这个问题的解答是“以敬畏之心呵护生命”。因为在她作为一名医生的成长历程中,目睹过患者的现实疾苦以及病魔夺走生命的痛苦。这些现实的经历,让她对生命充满了敬畏珍惜之情。丁吉芳,以她的敬畏之心,呵护生命的健康,兑现了一位医者的职责。
勤奋成就医者梦
在1988年高考中脱颖而出的丁吉芳,注定要成为一名医生。优异的高考分数,给这位学子提供了太多志愿选择的机会。但丁吉芳却把这些投报志愿,无一例外地填上了“医学院”。因为分数优异,她被泰安医学院抢先录取,成为了“临床”专业的一名科班学生。
医学院里的五年求学,对任何一个求学者来说,都是一种充满压力的挑战。临床专业,又是涵盖了“内、外、妇、儿”等全面内容的医学专业。课程满满当当,要想以优异成绩毕业,唯有比别人下更多的功夫去吃苦。因此,尽管每天要面对的是枯燥的数据和概念——“正常的白细胞数值”、“血红素的正常范围”等,丁吉芳认真而一丝不苟,精确地记忆着每一个数值和概念。这为她日后的熟练行医,打下了扎实的功底。
秉承着这颗对生命充满珍惜与敬畏的心灵,丁吉芳以优异成绩从医学院圆满毕业,并如愿地来到张店区人民医院,成为了一名内科医生。内科医生,是一个很有条理的工作,尤其需求医学理论的深厚功底。这很符合丁吉芳对自己的定位与喜好。但在刚刚担当这副担子的时候,丁吉芳却发现了现实还需要她付出更多。因为1993年的张店区人民医院尚未实现细致的分科。
内科是一个很庞大的区域,包括了消化、呼吸、心血管、急症等方方面面。但当时的这种形势,对一个初出茅庐的行医者来说,却是一个很好的锻炼契机。因为涉及的领域很多,倒逼每位内科医生都要成为一个样样精到的多面手。也正是这种压力下的历练,让丁吉芳的内科水准在现实的历练中精进了许多。
潜心钻研医技高
机会总是青睐肯于付出的辛勤耕耘者。2003年,在行医十年的关口上,丁吉芳坚定地走进了消化内科的专业领域。彼时,张店区医院为有志于精进医术的青年医生们搭建了极好的桥梁,铺就了进入名院进修的畅通渠道。丁吉芳在此时所走进的名院,是北京友谊医院。熟悉医学的人会知道,北京友谊医院是消化内科方面的权威医院,是业内首屈一指的消化内科名院。当时拥有于中麟、贾继东等一批消化内科方面的业内权威。在友谊医院进修那段时间,为丁吉芳传道授业的医生中,就有贾继东的身影。当时,贾继东不仅带着丁吉芳查房,探问病号的状况,在门诊期间,也不忘给丁吉芳一些言传身教。那时的受益,对丁吉芳影响至今。
在张店区医院的消化内科,接受消化内镜检查与治疗的病友,每天都能有数十例以上。对丁吉芳,这意味着在当班手术的一天之内,往往要进行二十例以上的消化内镜检查与治疗。往往,上午工作时间的结束要到一点左右,此时,预约到下午的病友已经赶来。匆匆喝几口水,胡乱吃几口饭后,马上要接茬进行电子结肠镜。如此高强度的一天紧张工作,都是对体力的一次极大挑战。虽然劳累,但丁吉芳所做过的每一例内镜都保证是可圈可点的规范之作。
一片真情为患者
数十年的消化内科从医,让丁吉芳真切地感触着一个医生的苦与乐。消化内科医生的苦,因为每天的高强度工作,有时候急症来了,医生必须随传随到。许多次,丁吉芳是在下班后被紧急地召回到岗位上应对危急。最近的一次,她正与家人在一起,接到医院的紧急电话后,她抛下家人便奔回医院,为那个大出血的病人进行止血抢救。抢救从晚上七点半一直进行到深夜一点,通过内镜的套扎顺利地为病人止血,保住了生命。这种为抢救生命的成功,以及给病友们解除病痛,则恰恰是作为消化内科医生的丁吉芳,最感快乐的事情。
行医数十年后,丁吉芳对“上医治未病”的理念感触至深。尤其是当下,一些恶性消化道疾病的侵袭,不仅带来了个人生命的痛楚,更引发了太多的家庭悲剧。因此,如果实现了“治未病”,那对许多家庭和个人而言,都是一种福音。而目前张店区医院的消化内科也正在向着这个方面迈出了坚实的一步,随着放大内镜、染色内镜的引入,“无痛内镜”已经实现,而且能够筛查出许多早期肿瘤的病例。如今,无痛胃镜的检查,已经能对张店居民筛查早期的胃部和食道肿瘤的隐患。这无疑是居民们的一种实在的健康福音。
无论是如今对“上医治未病”的钻研,还是日常中倾心呵护病友的悉心诊疗,所彰显的都是医者丁吉芳那颗珍惜生命的心灵。正是这种珍惜与敬畏之情,驱动着丁吉芳尽心竭力地兑现着一名医者的责任。
新闻推荐
登泰山看“封禅” ——一部展现泰山文化的绝美画卷□本报记者王迪
...
泰安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泰安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