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安新闻 新泰新闻 肥城新闻 宁阳新闻 东平新闻
地方网 > 山东 > 泰安市 > 泰安新闻 > 正文

清新俊逸 朴秀多姿,清新俊逸 朴秀多姿

来源:德州日报 2014-10-28 16:37   https://www.yybnet.net/

人物简介

于福桐,1942年生于陵县。1979年毕业于德州师专艺术系。供职于陵县师范学校,高级讲师。 1983年加入中国美协山东分会。 1974年《花红叶茂》入选省美展。 1975年《打差距》入选省美展。1976年 《人间正道是沧桑》入选省美展。 1980年《一日三餐》入选山东省国画人物画展。 1982年《空濛山色》入选省美展。 1986年《黄山晴日》入选省美展。1991年《黄山秋》入选省美展。1994年《黄山云雾》入选省美展。 1995年入北京画院进修。 1998年《太行风云》入选北京画院历届研修生邀请展(中国美术馆),并获奖。 2001年《太行秋声》入选省美展获二等奖。多幅作品被艺术机构及个人收藏。

“所谓画山,画骨,更画魂,只有把精神注入其内,才能使其形神兼备,体现 ‘天人合一\’。”10月22日上午,于福桐展示自己最新的太行山写生画册说。这个72岁的山水画家习惯于凌晨作画,灵性突来,笔下顿生奇峰秀水。在墨香相伴的60多年里,他用对美术的热爱一步步走在通往艺术殿堂的路上。

于福桐的山水画气势磅礴,莽莽苍苍,观他的画如同置身于大自然中,仿佛能与山水对话。他的每幅写生作品,犹如时空的跨越,从远古走来,那幽远、玄虚、绵绵不绝……正如南朝梁弘景的诗:山中何所有?岭上白云多。只可自怡悦,不堪持与君。

小村走出高材生

1942年,于福桐出生在陵县边临镇于架村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上了小学的他,受启蒙老师申学智 (音)的影响,喜欢上了画画。一个在平常人看来普通不过的图案,都能引起他莫大的兴趣,幻生出许多美妙遐想,这大概就是天赋异禀吧。 10岁时,于福桐已是全县的 “名人”,他用桃核雕刻的 “猴子吃桃” “花篮”获得了全县手工课评选一等奖。

从王官四中毕业后的于福桐,回到于架村当了一名小学教师。走上工作岗位后又成了家的他,开始为生计奔波,就是在这样艰难的岁月里,也从没有丢下心爱的画笔。 1964年,陵县水利部门的负责人偶然看到于福桐的黑板报,赞叹小村里竟有这样 “能人” 的同时,将他借调去负责宣传工作。后来,他又被推荐到县文化馆创作学习班,边教人画画边搞创作。

1976年,工作出色的于福桐被推荐去泰安师专学习, 34岁的他再三思虑后放弃了这次机会。 1977年,在县文化馆领导的极力劝导下,参加当年高考的于福桐,成为德州师专艺术系第一届学生。 “全班13个学生就数我年龄大,而搞过创作的经历却让我在学习中更有方向性,这让我真正走上了艺术道路。”

太行翰墨写春秋

“总忘不了那空灵飘逸的意境,能瞬间把人的心灵提升至虚幻境界,山水画的大美正是奇妙的言外之意、弦外之音和韵外之致。” 1979年,于福桐以优秀毕业生的身份成为陵县师范学校的一名美术教师,然而工作一年后的他,由人物改画了山水。 2年后,他的 《空濛山色》入选省美展,这让初试山水画的于福桐既欣慰又兴奋。

痴迷山水画的于福桐一边面向传统,临摹前贤;一边面向生活,走进大自然。 1985年,他第一次外出写生,第二年,作品 《黄山晴日》入选省美展。之后,他又到过云台山等地。1995年,初次来到太行山的他一眼爱上了这里,在此后的20年里,他每年至少来一次。“当地村民的摩托车,只有于老师有面子借出来。” “需要当地模特,找于老师比直接去找村民管用。”同行画家如此说道。如今的于福桐对太行山各处景观如数家珍,他熟悉那里的一草一木,甚至小路上的每一块石板。

2012年的大年初七,德州降了一场大雪。看着窗外雪花簌簌落下,一直向往太行山雪景的于福桐不顾自己70岁高龄前往太行山。 “山里要冷得多,后来就把两条毛巾缝起来当围巾用。连钢笔水都冻住了,只能藏在怀里,画一幅画要换好几回。”于福桐说。

打造现代人“精神家园”

于福桐算得上是德州市资深的山水画家。多年的辛勤耕耘,更是硕果累累。在就读德州师专前,他已有 《花红叶茂》 《找差距》 《人间正道是沧桑》等作品入展获奖。 1995年,他还曾受邀到北京画院进修,作品 《太行风云》入展。多年来,参加国内各级展览百余次并多次获奖,作品被广泛收藏。

如今,不论是笔墨的运用,还是立意构图,从观物取象到造型方式、色彩运用等,于福桐的山水画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绘画语言。然而,对艺术有着不懈追求的他, 2012年开始更加注重生活,着眼于细处,将手中的笔转向山水间的村落、房屋,力争在题材、立意、构思和笔墨语言上,都更为自由、率性。

“笔墨当随时代”,中国画的笔墨、形式是手段,传神是精髓,已逾古稀之年的于福桐沿着山水画的创造性一路走来,致力以精严的艺术语言营造安适和宁静的氛围。 “希望人们能在画境中找到寄放心灵的净地,让我的作品成为现代人的 ‘精神家园\’。”于福桐如是说。□本报记者 吕爽 本报通讯员 王砚才 刘春霞

新闻推荐

搭建银企交流合作平台曹县着力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

...

泰安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泰安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清新俊逸 朴秀多姿,清新俊逸 朴秀多姿)
频道推荐
  • 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数字赋能,拓展“商量”广度深度效度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按下快进键 抢抓黄金期
  • 潍坊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京师幼儿园桌上推演,筑牢疫情防控线
  • “线上+线下”人社服务再升级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