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安新闻 新泰新闻 肥城新闻 宁阳新闻 东平新闻
地方网 > 山东 > 泰安市 > 泰安新闻 > 正文

详解“魔影”之说来龙去脉 勾勒“国山”民族文化认同过程 永不止步“国山”路 “国山”论的丰富与发展 ——浅读周郢续纂《泰山国山议》

来源:泰安日报 2014-02-20 16:38   https://www.yybnet.net/

 

泰山学者周郢先生续纂的《泰山国山议:文献校释与学术新诠》面世之前,鄙人已经有幸先睹为快,该书2013年12月由五洲传播出版社出版后再次拜读,愈感此著不仅对易君左先生上世纪30年代所撰《定泰山为国山刍议》一文的勘校准确无误、严谨精到,而且学术新诠见解独特、别具一帜。续纂作者站在当代全新的学界高度,纵贯历史深处,横切文化剖面,广征博引,穷原竟委,进一步丰富发展了“国山论”,堪称一部弘扬大泰山文化的扛鼎力作。

文献校释丰富原著

易君左、王德林先生所撰《定泰山为国山刍议》一文,初刊于1933年《江苏教育》杂志第2卷第1—2期,同年泰安县立师范讲习所翻印为单行本。在传播的过程中,难免出现错漏谬误,且原文引证缺少注释,普及阅读存在一定难度。周郢先生的新作首先对原文作了细密勘校,订正了错谬,还原了此文的本来面目。同时《笺注》45处,对原著需要说明的地方,一一作了详解,从而丰富了易文的内容,拓展了读者的视野。

例如,易文开篇中标举日本富士山信仰,又于引题中大书“用泰山的精神消灭富士山之魔影”,明确将富士山列为泰山之对立面。然而原著作者却没有解答隐藏在这一“深刻大书”背后的文化内蕴。周郢先生在《笺注》(3)中对此作出了详尽阐释,揭示了“魔影”之说的来龙去脉:此说缘于近代日本的“异化富士山”——当日本军国主义崛起后,富士山崇拜被利用为宣扬“八纮一宇”侵略扩张的精神武器。为了说明这个问题,周注举出了日本近代诗人本田种竹的《登岳》全诗:“振衣长啸此峰头,我欲吹箫驾玉虬。地拥三邦开大麓,天留八柱壮神州。山河积气苍茫合,日月沧溟漭荡浮。十二万年云变灭,人间回首似蜉游。”证实近现代日本人所持有的侵略扩张情结。对于这首诗的内涵释义,周注又引用了当代学者唐千友所撰《日本汉诗中的富士山形象研究》一文中的一段话:“本田种竹诗中的‘地拥三邦\’昭示着侵略者已经染指中国台湾、琉球和朝鲜。而从‘天留八柱\’(富士八岳)中我们感受到的也已经不再是佛教莲花座的宁静与祥和,而是极端民族主义者的目空一切与杀气腾腾。富士山已经异化为侵略者自我吹嘘、自我壮胆的道具。从这个意义上说,军国主义的政治操弄异化了富士山。”至此,对易文“魔影”之说的背景注释已经明白无误,但注者并未就此打住,而是引伸开来,以无可辩驳的事实批判了日本学者田中逸平的所谓“富岳泰山同脉论”,指出了此谬论的荒诞怪异和不能成立。

这一《笺注》,不仅将易文“魔影”之说的背景解说得通体透明,不存疑虑,而且使读者大开眼界,增长见识。其他44项《笺注》亦是如此纵横捭阖,详尽明了。更为可贵的是,周注还考出了林传甲《大中华山东地理志自序》对易文的影响,并首次引用了《蒋介石日记》中的泰山资料和新发现的蒋介石泰山题词手迹等等,令人耳目一新、贯通古今。实事求是地说,周注极大地丰富了易文的内容,使原著焕然一新,更具深邃文化意义。

文化述论见解独到

众所周知,中国“国山”之名起源很早,但怎样形成国人的文化共识,却鲜见历史文献阐述。周郢先生在续纂《泰山国山议》一书中,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他以见解独到的文化视角,述论“国山”之议的渊源及其形成因由。

应当说,周郢先生是继现当代学者易君左、季羡林、任继愈、杨辛,作家老舍、贾平凹及旅游策划专家王雷亭、宋体金等人之后,研究弘扬“国山论”的集大成者。他在续编《泰山国山议》下编《泰山“国山”文化述论》中,从“国山”与中华历史、中华地域、中华民族、中华信仰、中华精神等方面,索据史料,追根溯源,全面论证“国山”论“历史的连续性”“地域的广泛性”“民族的普遍性”“信仰的兼容性”和“内涵的深厚性”,积极探求定泰山为国山的历史文化认同感和民族心理的趋同性。这既是对80多年来“国山”论的全面继承,更是对此议的丰富发展,在文化上拓展了大视野,在学术上达到了新高度。

在《“国山”与中华历史》一节中,周文认为:“我们所认定的‘国山\’,必须是在我国各个历史时期被大多数中央政权承认的域内第一山。”以翔实的文献资料,将泰山“从一州之镇到九州之望”“从四岳之一到五岳之首”“从王朝宗山到民国‘国山\’”的渐行文化认同过程,勾勒得一清二楚,无可争辩。在《“国山”与中华地域》一节中,周文认为“‘国山\’的影响不应限于所在区域,而应是全国性的”。为论证这一观点,他详述了泰山影响“从山东到中原”“从北方到南方”“从内地到边疆”“从中国到世界”的扩散事实,令人心悦诚服,毋庸置疑。在《“国山”与中华民族》一节中,周文认为“在‘国山\’的确立上,必须体现全民族的共同信仰”。述论详索文献史料,举证泰山信仰“从东夷族到华夏族”“从华夏族到汉族”“从汉族到中华各民族”的凝聚进程,极具客观性和说服力。在《“国山”与中华信仰》一节中,周文认为“‘国山\’的信仰不能仅限于一种宗教,而应被不同的教派群体所接受”。他从儒家“圣山”、道家“仙山”和释家“灵山”三教合流泰山的历史状况出发,确立了泰山作为各教共奉的崇高地位。在《“国山”与中华精神》一节中,周文提出了“今天所认定的‘国山\’,必须充分体现一个国家的文化传统,为一国精神之象征”的观点。这一观点易文虽有涉及,但周文的述论则更为透彻,愈发精彩。他广收博纳当代学界研究成果,顺理成章地从“身凌绝顶”的攀登意志、“重于泰山”的价值取向、“不让土壤”的博大胸怀、“擎天捧日”的光明追求、“国泰民安”的美好寄托等诸多方面,概括了泰山在名山大川中所独具的人文精神。

需要指出的是,周郢先生的“文化述论”,重在史料的支撑,贵在论点的新奇,文化的提升。周论虽然围绕易文展开,但并非扩展性的解读,而是尊重原文又不重复原文,在旧议的基础上提出了新论,如在“‘国山\’与中华民族”一节中通过述论泰山对中华各民族的影响,得出了泰山为华夏各族信仰之山的结论,从而摆脱了以往泰山信仰仅限汉族的观点,使“国山”之议大大向前推进了一步。这,正是该书的重大文化价值所在。

历史述论厚重深邃

既然定泰山为国山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文化认同,那么,这一文化认同经历了怎样的嬗递过程呢?周郢先生在《泰山“国山”历史述论》一节中,给出了令人信服的满意回答。

周文开创性地将泰山“国山”地位的形成划分为五个历史阶段,即先秦秦汉的肇始期、魏晋南北朝的形成期、唐宋的确立期、金元明清的延续期和民国的提出期。这五个历史阶段的划分绝非随心所欲、凭空臆断,而是在占有、引用大量史料的基础上,根据各个历时时期的文化特征,经过理性概括科学界定的。例如,“先秦时期的泰山”一目,述论者从今史专家王志民等人的考证结论“泰山独尊的观念,萌芽于五帝时代”说起,以可信的典籍史料为佐证,简述黄帝、少昊部落聚居泰山周边,萌生最早的泰山崇拜;尧舜时代的祭祀东岳,确立泰山在“四岳”中的首祀地位;夏商二代君主的相继东巡泰山,推崇泰山为九镇之一;周代祭祀山岳的等级化和制度化,进一步提高了泰山的尊贵程度;由此引发的齐国“封禅说”,最终将中国第一位封建帝王秦始皇推上了泰山之巅,首开国家级封禅大典先河。这一历史述论逻辑严密,无懈可击,但周文并不止步于此,而是兼述了古典哲学思想在国山地位肇始期所发挥的导向作用,即“五行学说”的创立及其深入人心,指引着古人心仪东方,向往泰山。这一哲学思想,对于树立泰山的高大形象至关重要。这就加深了“历史述论”的厚重程度,增强了“国山”论的权威性和可信性。其他各节莫不如此构筑,由此可窥述论者坚实文化功底之一斑。

其实,鄙见以为“历史述论”还有一个当代成熟期,即20世纪80年代以来,周郢先生在弘扬播布“国山”论方面所作出的巨大贡献及其里程碑式的学术成果。这一点,在《泰山国山议》附录《永不止步的“国山”路》中得到了印证。至于周郢先生怎样费尽周折追寻易文原本,怎样著书立说丰富发展,怎样弘扬学界和传布国外,媒体多有介绍,在此不再一一赘述。公平地说,“国山”论在当今泰山文化研究中的重大突破,首推周郢先生的不懈努力;此论在海内外学界引起高度关注,亦是周先生的不朽功绩。

(作者系山东作家协会会员,泰安日报社原副总编、高级编辑)

□赵学法

新闻推荐

泰山区驾培科提醒 增强安全意识

本报2月20日讯(通讯员 刘延 李研)日前,泰安市又迎来新一期学车高峰期,目前全国大部分地区天气好转,早晚温度仍有较大差异,为此,泰山区驾培科工作人员提醒驾校学员提高安全意识,谨防恶劣...

泰安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泰安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详解“魔影”之说来龙去脉 勾勒“国山”民族文化认同过程 永不止步“国山”路 “国山”论的丰富与发展 ——浅读周郢续纂《泰山国山议》)
频道推荐
  • 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数字赋能,拓展“商量”广度深度效度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按下快进键 抢抓黄金期
  • 潍坊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京师幼儿园桌上推演,筑牢疫情防控线
  • “线上+线下”人社服务再升级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