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诚立命,以信立身。 ”这是临邑县真心帮有限公司总经理王风学的座右铭。他用诚信征服了市场,也赢得了客户的普遍赞誉。
诚信经营,闯出一片天
今年39岁的王风学1992年中专毕业后参加工作。1996年春,颇有商业头脑的王风学在县城北商业街附近开了一家厨具店。年终一盘点,净收入近两万元,这让他很是兴奋。1997年春,王风学正式辞职。他积极扩大经营规模,新上了当时比较流行的厨房燃气灶具。2009年3月,他又注册成立了临邑真心帮电器有限公司。
创业艰辛颇多,但他丝毫没有丧失前进的勇气,步履扎实地面对前进道路上的困难。经营中,他遵守诚信经营之道,赢得了客户和社会的肯定。
不取不义之财,赢得好人名声
1998年,一临沂客商给王风学送来油烟机和燃气灶,价值近4万元,因当时资金困难,王风学给客商开了证明,约定一个月后还账。一个月过去后,王风学和客商多番联系,却一直未果。原来,客商在返回临沂的路上,不幸在泰安市境内遇车祸身亡。当年底,客商的家属找到王风学,王风学连忙凑齐了4万元交给客商家属。客商家属哭着说:“没想到来这里拿钱这么顺利,你真是个好人。 ”
2002年,一客户到王风学的厨具店花2000元买了一套厨具,付账时疏忽大意多给了100元。事后王风学盘点账目时发现这100元,几经询问,把钱还给了客户。他说:“钱虽不多,但如果不还的话,我心里不安。 ”朴实的话,道出了王风学的心声。像这样的事,还有很多。
爱心助学,回报社会
随着收入的增加,王风学投身公益事业的心情也愈加迫切。 2010年,王风学得知临盘街道学校的留守儿童缺少玩具、学习用具后,他出资购置了足球、篮球及书包、铅笔盒等,并专程驱车送到孩子们手中。 2013年六一儿童节,王风学和县里的其他企业家共同投资3万余元为翟家镇中心小学送去了碰碰车和羽毛球、书包等学习用品。
凭着诚信经营和助人为乐,王风学和他的企业赢得了广泛赞誉。 2012年,他的公司被评为市诚信文明企业。他本人当选为临邑县商标协会副会长、临邑县政协企业联谊会理事。
□本报记者 杨德林 本报通讯员 任清松
新闻推荐
——平原骨干企业以“工匠精神”研发新产品见闻,——平原骨干企业以“工匠精神”研发新产品见闻
供给侧思维下的创新实践
泰安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泰安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