岱岳区是典型的传统农业大区,盛产粮食、蔬菜、林果等十几类100余种农产品,农业生产有着优越的自然条件和悠久的历史,特别是“优质粮食、高效蔬菜、特色林果”等主导产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与构建现代农业体系相比,农业基础设施薄弱、农业产业结构单一、农业经营管理粗放、农业持续增收滞缓等问题仍较突出。解决这些问题,岱岳区应紧紧抓住“转、调、创”这条主线,全力推动农业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繁荣。
一、岱岳区转变农业经济增长方式的SWOT分析
SWOT分析法是通过分析优势、劣势、机会与威胁来监测公司的市场营销方法。借助这种分析法,需要对泰安市岱岳区在转变农业经济增长方式中的内外部因素进行分析。
(一)优势分析
这里的发展优势主要是指岱岳区农业经济增长的内部优势,即岱岳区自身发展的优势条件,主要包括:自然环境和资源适宜农业发展;社会经济和传统农业发展基础好;特色农业发展迅速;农业科技服务推广的优势等。
(二)劣势分析
突出的问题表现在土地资源有限;高素质人才缺失;资金供给相对不足;小农经济意识仍较浓厚。
(三)机遇分析
主要包括生态环境、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需要亟须转变农业经济增长方式;经济全球化下对农产品质量要求的提高有利于促使岱岳区的农产品的生产向标准化迈进;国家政策支持农业和农村的发展,将农业经济增长方式转型列入国家发展规划中,推动岱岳区农业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符合国家农业发展政策。
(四)威胁分析
其主要表现是:经济全球化为农业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带来机遇的同时也提出了挑战;国内农业市场竞争加剧;市场经济体制不够完善。农业经济增长方式转变过程中市场的作用不能得到有效的发挥,影响了农产品行业的健康发展。
二、岱岳区转变农业经济增长方式的对策建议
(一)拓宽融资渠道,提高农业资金使用效率
加快岱岳区农业经济增长方式转变,需进一步加大农业资本投入,加强农业经济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1.加大政府对农业的投资力度。目前,岱岳区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信息服务平台及其他配套设施的建设还很不完善,需要政府部门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加大投资力度。
2.利用外资。其方式可以采用引进国外资金对国内项目的投入、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入股。
3.加快发展农业合作社。合作社既可为农户分担风险,也可筹集资金。加快农业合作社发展,是解决岱岳区农业经济增长中资金不足问题的重要途径。
4.提高农业资金使用效率。要不断完善支农资金预算、拨款管理办法,保证支农资金的及时到位,要严格控制支农资金的结转,真正发挥农业项目资金的作用,实现农业资金的高效率使用。
(二)优化产业结构,加快实现农业产业化经营
农业产业化经营是解决目前农业经济增长中耕地不足的重要途径,是促进岱岳区农业经济增长方式向集约型转变的重要措施。
1.适度规模经营,拉长产业链条。要积极推广企业加农户、服务组织加农户等规模经营形式,发挥农产品龙头企业的带头作用,按照不同产品、产业,以市场为导向,以实体为龙头,以农户为基础,通过合同契约关系,把农业生产的各个环节的经营者组织起来,推进农产品的深加工和精细加工,实现产业链条的延伸,推进农业产业化。
2.选准和培育主导产业。岱岳区目前已经取得明显效果的是生态农业、有机农业以及旅游观光农业,应当集中力量从中培育一个或者两个特色主导产业,聚合各种生产要素,为农业产业化经营奠定基础。
3.依靠科技促进产业结构升级。要把农业产业化同农业技术创新结合起来,真正提高农产品的科技贡献率,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
(三)提高科技创新和推广服务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集约型农业的本质要求是通过提高农业生产中生产要素的利用效率,进而获得产值的不断增加。岱岳区附近高校较多,尤其是临近农业大学,其科技创新和推广可以与高校联合。通过招才引智、产学研联合,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四)提高农业劳动者素质
要采用“请进来”、“送出去”等各种方式,加快农业人才培养、提高农业劳动者的素质。
(五)完善农业市场经济体制,保障农业经济发展
市场机制是推动农业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根本动力和关键点,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功能,可为农业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奠定体制基础和制度保证。
1.完善农村家庭承包责任制。要进一步加强制度创新,完善农村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切实保障农民的各项权益,使农村企业和农户真正成为市场经济的主体。
2.土地流转机制革新。岱岳区地处城乡结合部。针对劳动力由农村流向城市,农村农业生产受到制约,甚至出现部分农地撂荒的实际情况,岱岳区应在进一步完善土地承包责任制的基础上,建立土地流转机制,以提高土地产出率,增加土地的收益率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适当扩大农业生产规模。
3.政策体制保障。建立和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和公共财政支持体系,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优质的社会化服务,建立起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农业经济体制。改革农产品流通体制,强化农村供销社的主渠道作用,制定科学的农产品交易法规,完善农产品市场秩序和交易规则,以体现平等竞争。政府部门应当在信息服务上提供农产品行情等相关资料,帮助建立供销体系和物流体系,使农民能够理性的生产。
撰文/温立燕
新闻推荐
本报10月17日讯(记者朱冰)“义务植树尽责率达到80%以上”是国家森林城市核心评价指标之一。据悉,泰安市义务植树尽责率已达到82%,超额完成了这一指标。 自2005年以来,市绿化委员会、...
泰安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泰安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