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贾艳锋3月18日,工作人员在卸紧急调来的食盐
“蒜你狠”、“豆你玩”、“姜你军”、“糖高宗”、“油他去”、“苹什么”……这些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生活物资,曾经掀起过一阵阵波浪,但当“盐王爷”到来的时候,人们才发现,那些波浪简直是“小菜”。当疯狂的抢购渐渐趋于平稳,我们有必要再回过头来,看看横行一时的“盐王爷”究竟带给我们哪些思考?
□这场风波,让我们看到各方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这场突如其来的风波,来得之快,之猛,之广,让所有人始料不及。
3月17日上午一上班,各大商场的食盐专柜都开始人满为患,人们疯了一样地开始抢购,一些不明就里的人见到这种情形,不自觉地加入到抢购的行列中。
各大商场货柜上的盐很快被一扫而空,再从库存里调货,很快再被一抢而空。
3月18日,日照日百商业有限公司日照店店总葛兰芝回忆起当时的情景,心有余悸:“一开始并没有秩序,人们只是疯狂地抢购,三个老太太被一群人压在了底下。”
据市盐务局提供的信息,3月17日当天,日照市共销售食盐424吨,是平时销量的17倍,相当于日照市一个季度的销量。
市盐务局立即启动应急预案,3月17日下午,立即派人去泰安———日照市的食盐定点厂联系货源;3月18日凌晨1点,市盐务局召开市局领导班子会议,进一步研究部署应对措施;7点,在市食盐配送中心组织召开现场调度会,调剂平衡各区县食盐供应量,安排部署市场监管配套措施;8点10分,召开市局机关全体工作人员会议,抽调机关工作人员到食盐市场供应一线和各大商场超市督查,上报情况,协助维持市场秩序,做好宣传解释工作。
3月18日上午8点,从泰安食盐定点厂紧急调拨的200吨食盐全部投放市场,有效缓解了市场供应压力。截至3月20日,日照市累计调入食盐418吨,市场供应充足。
意识到人们抢购行为后,各商场也及时采取了相应的措施。
日照利群购物广场副总经理孙慧说,上午发现人们疯狂抢购后,他们从下午便开始采取措施,将食盐运到卖场外的广场上,让顾客有秩序地排队,同时遵照市盐务局的指示,限量销售,每名顾客限购两袋食盐。
各商场采取的措施,很快让销售秩序变得井然有序。
与此同时,日照市物价、工商、质监、公安等部门也纷纷行动,维护市场平稳有序,公平买卖,确保公民人身安全。
□这场风波,让我们更加感觉到媒体的责任
很多人都惊叹这场风波的速度,也感慨信息时代的作用。
从最初的福建、江浙到日照乃至全国,仅仅两三天的时间!
3月17日,黄海晨刊的热线电话一直不断,几乎被打爆,几百个电话反应的几乎都是同一个问题:抢购碘盐。人们急于从主流媒体得知事情的真相!
同其他很多媒体一样,黄海晨刊的记者很快行走在寻找真相的路上,从现象到本质,他们很快将读者的疑问弄了个水落石出。
3月18日,看到各大商场的情景后,市盐务局和市物价局的相关负责人一直在说着感谢媒体的话,他们说:“如果不是媒体这么负责任的宣传,这个风波绝不会平息得这么快,十分感谢你们所作的努力!”
在这次事件的传播中,也的确有不和谐的声音:
3月17日晚,市盐务局工作人员发现,大众社区日照论坛有一个题为《我知道新玛特的盐去哪了》的帖子,上面贴出一张新玛特超市的购物小票,上面显示,一次购买了8000袋加碘盐。引起网民的强烈反应,纷纷声讨新玛特。市盐务局当即通知日照新玛特购物广场的有关负责人查清此事。
3月18日,记者同市盐务局工作人员来到日照新玛特购物广场,经理助理肖树伟说,接到市盐务局工作人员的通知后,他马上连夜查了当天的销售记录,没有发现这样的交易。再打开论坛,发现这个帖子已经被删除,但那张图片从其他网址还是找了出来。“这根本不是我们的购物小票!”一看到那张图片,新玛特一名工作人员立即说,她随即找来一张日照新玛特购物广场的购物小票,果然,帖子上的购物小票名称是新玛特超市,而她们的名称是新玛特购物广场,另外,无论是从字体字号,还是格式设置,两张小票完全不同。“我们强烈谴责发帖者的行为,他们不仅仅是对我们企业的攻击和伤害,更重要的是扰乱了社会秩序。”日照新玛特购物广场的工作人员气愤地说,“我们会建议领导追究发帖人的责任!”
3月18日,利群日照购物广场的工作人员在室外限购食盐
□这场风波,让我们感觉到识别谣言、理性消费的重要
来得快,去得也快!
这只是因为大家都明白,最初的抢购源于谣言,在识别谣言,回归理性后,抢购自然不复存在。
就在不少人还在疯狂抢购的时候,传播速度最快的网络上就开始出现正面的声音,这些声音,让不少正在迷惑的人们很快弄明白:吃碘盐对预防核辐射并没有作用;我们吃的加碘盐是矿盐,并不是海盐;中国盐储量十分丰富,任何时候都不会出现供盐不足。
3月18日是日照出现抢购的第二天。
上午9点,记者来到日照日百商业有限公司日照店,在店门口,一名60多岁的老太太手里拿着两袋盐,另一只手领着一个四五岁的小女孩,她一边气喘吁吁,一边对孩子说:“快点走,回家休息休息,过会再来排队买。”记者叫住了她:“阿姨,您过会用不着再来买了,盐有的是,绝对不会没盐的。”“是真的吗?那太好了,刚才为了这两袋盐,挤了半天,早知道这样,就不受这个罪了,那我回家了。”
来到店内,仍有人在排队,但队伍并不长。“报纸、电视、网络上一宣传,效果特别明显,排队的人少多了,跟平时我们店内的排队差不到哪里去。”葛兰芝说。
在利群日照购物广场,只有三四十人在排队,墙上,利群的工作人员贴了一张POP,上面写着每人限购两袋,还提醒市民不要听信谣言,要理性消费。
市民巩中和同老伴逛完商场正要往家走,他说,家里还剩了不到一袋盐,但从别人开始抢购的时候,他就明白,这根本毫无必要。
家住风景水岸的张兰琴也在买盐的队伍中,她说:“我可不是来抢购,正赶上家里没盐了,必须得买。我很明白,我们日照吃的并不是海盐,而是矿盐,抢购毫无道理。”
■相关>>>
一盐贩囤积居奇偷卖75公斤原盐
被罚1800元并没收全部盐产品
本报讯(记者 贾艳锋)
3月17日18时,市盐务局接到举报,在岚山区虎山镇查处一起原盐充当食盐销售的违法行为。私盐贩李某当场被抓,没收原盐125公斤。
据初步调查,私盐贩李某在日照市食盐抢购之初,想借机发笔小财。当天 16时,李某将其姐夫家的200公斤原盐拉到农村,充当食盐销售。起初以每斤0.8元的价格销售,后逐渐涨到了1.2元,而原盐进货价只有0.35元/斤。到被查获时,李某已售出了75公斤。
李某乘食盐抢购,非法倒卖盐产品,借机牟利的违法行为,严重损害群众的利益,扰乱了食盐市场秩序,造成了较恶劣的社会影响。对此,市盐务局没收了全部盐产品,并对李某罚款1800元。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 夏宗伟姜涛 实习生 王海洋)4月19日上午,读者杨先生拨打本报热线电话称,他在王府大街的电子商铺被盗了,整个盗窃过程被监控拍下,希望能登报,提醒一下广大业主提防小偷。...
泰安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泰安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