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莱城区杨庄卫生院儿科主任郝成泉的故事
本报记者 刘静
在莱城区杨庄镇,大人小孩有个头疼脑热吃药打针觉得不灵验,就自然而然地想到卫生院的儿科主任郝成泉。
郝成泉年龄不大,1960年生人;学历不高,卫校毕业,后来在山东医科大学进修;从医时间也不太长,1988年开始从事临床医疗,但是在杨庄一带,郝成泉却成了传奇人物:一个新生儿出生时得了脑出血,在其他医院都判了“死刑”,可是在郝成泉手中却起死回生。一位80多岁的老太太得了肺性脑病,昏迷三天,家人都准备后事了,可是郝成泉听说后亲自来到老人家里为老人开药,几天后,老太太重获新生,至今还健在。
这样一个学历不高、从医22年,名不见经传的医生为什么能有如此神奇的医术?
认识郝成泉的人都说,郝大夫脾气好,有耐心,对待每个病人都是尽心尽力,病人带钱不够,他就给人家先垫上;小孩子拉了、吐了,他自己动手打扫干净,从来没见他不耐烦的时候。记者在采访时也是亲眼看到,来找他看小儿常见病的特别多,孩子来看病,大人都心急火燎的,孩子一哭让人头都大了,可是郝成泉总是亲切地问这问那,许多孩子一看到这位慈眉善目的伯伯倒不哭了。
俗话说,好言一句三分暖。医生对病人态度和蔼,病人的病就能好一半。马村倪西芳的孙女马雅冉得了口腔溃疡,好几天哭闹不吃饭,倪西芳很着急,抱着孙女从几十里外的马村来找郝大夫。
倪西芳说:“俺在村里看不好的病都是来找郝大夫,去年俺老伴得了急性肠胃炎,输了两天水不好,就来杨庄卫生院找郝大夫治疗,你甭说,他开的药就是管事,也不贵。后来俺就认准他了!”
当个群众信服的好大夫光有耐心是不够的,技术精湛才是郝成泉受人称道的根本。1991年,已经而立之年的郝成泉得到了去泰安中心医院进修一年的机会,师从于著名儿科专家谢宝凤,学习小儿常见病的治疗,他十分珍惜这个机会,这段时间里,郝成泉如饥似渴地学习专业知识,弥补先天不足。他白天认真看,认真记,晚上总结归纳,翻阅大量的书籍,常常学到深夜。后来他又跟泰安中心医院的李天禄教授学习小儿支气管哮喘的治疗。
回到卫生院,郝成泉全身心地投入到临床第一线,将学到的本领发扬光大,并将学到的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静脉推注盐酸维拉帕米的技术在医院实施,成功救治了不少患者。
工作是满负荷的,工作之余的时间几乎都交给了业务学习,郝成泉深知自己的先天不足,他不断充电,在报刊、杂志上寻找新的治疗方案,自费订阅了《中国乡村医生》、《中华儿科》等杂志,长期的实践和积累,使他在小儿常见病、多发病、疑难病和一些中老年常见病诊疗方面有了明显的进步。
有道是“酒香不怕巷子深”。二十多年来,郝成泉用自己在实践中摸索出的药方和独特的疗法,成功救治了不少重病患者,一传十,十传百,许多患者舍近求远来找郝大夫看病。
当然,郝成泉能取得这些令人刮目相看的成绩也与他无私的品质分不开,由于学历等原因,郝成泉至今还是主治医师,收入也不高,但甘于寂寞、知足常乐的天性,使他从不把这些“小事”放在心上,他的心里只装着患者,脑子里整天想着如何让患者早日康复。
在生活上,郝成泉是个非常知足的人,但在工作上,他却精益求精,从来不怕麻烦。多年来,他一直坚持24小时听班,有重病号随叫随到,风雨无阻。
郝成泉常对年轻大夫讲,小孩都视为家庭的珍宝,一定要有耐心,上心看才行,该考虑到的因素一定要考虑到,不能因为病号多就草草了事!看病要根据病人的体质,尤其是小儿和老人,身体状况不同,尤其是给小儿开药要精确到毫克,比如说小儿腹泻,要综合分析,根据病人的病情、体质、脱水程度来进行补液抗感染等药物的治疗。
随着新农合和医改的推进,郝成泉所在的杨庄卫生院也迎来了发展的第二个春天。随着医院条件的改善,医疗仪器设备的更新,吸引了更多的农民心甘情愿在家门口看病,也给郝成泉带来了大量的患者。现在,郝成泉更加忙碌了,压力也更大了。他一边马不停蹄地提升自己的业务水平,传帮带,一边学习电脑操作,获得更多更新的治疗手段,为更多的父老乡亲解除痛苦。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 孙丽丽)7月24日,由市政协文史委、市文联共同主办的“桑梓情,赤子心——— 亓金田书画作品展”在莱芜会展中心开展。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毕玉惠,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刘振杰,市政协副主席...
泰安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泰安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