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通讯员 刘伟
2009年是宏观经济形势复杂严峻、困难挑战前所未有的一年,也是东港区迎难而上、扬帆奋进的一年。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不利影响,东港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和社会各界的监督支持下,围绕冲刺全省“30强”的奋斗目标,以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和“执行力建设年”活动为保障,以“8项工程、88个项目”为抓手,大力推进“工业强区、商贸富区、旅游兴区、农业稳区”战略,扎实做好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各项工作,全区众志成城、攻坚克难,使各项工作转危为机,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尤其是民生工作,向全区人民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让我们回顾过去一年东港区用心血和汗水铸就的一项项民生工程、一组组“民生数字”。
2009年12月27日,东港区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在三庄镇启动。
民生财政: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2009年,东港区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全年用于民生的财政资金达到2.33亿元,其中区财政配套5906万元,中央和省、市出台的64项民生政策均不折不扣地得到落实。
加大农业投入。通过对上争引和本级安排,对农业发展投入资金9380万元,其中:水库除险加固1140万元,沿海防潮堤建设900万元,农村饮水安全工程2367万元,农村沼气建设514万元,造林绿化及茶业发展1115万元,农业综合开发及流域治理工程1089万元,水利建设及优质农产品基地建设2253万元。
加大教育投入。全年拨付义务教育免补经费2868万元,高中和职业学校学生资助412万元;争引校舍维修改造、设备购置等专项资金1333万元;筹措资金3828万元,提前一年半全面化解了全区农村义务教育债务。
加大公共医疗卫生和计生投入。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财政补助标准提高到80元/人、年,当年拨付补助资金3567万元;全面启动城市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点,财政补助资金478万元;农村、社区基层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支出548万元,农村计生家庭扶助、独生子女父母奖励和“四术”免费支出820万元;及时拨付资金用于防治手足口病和甲型H1N1流感,维护了群众健康权益。
加大社会保障支持力度。将农村低保保障线提高到1200元/年,城镇低保保障线提高到276元/月,共发放城乡低保资金1902万元;落实财政资金339万元用于农村五保供养,集中供养率达到75.2%;扎实开展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被确定为全省首批19个试点区县之一。
切实做好惠农补贴资金的发放。全年发放粮食“直补”及农资综合补贴1952万元,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资金1720万元,石油价格补贴1463万元,家电与汽车摩托车下乡补贴713万元,小麦、水稻、玉米良种补贴429万元,农机具购置补贴349万元;落实渔民保险326万元,能繁母猪补贴和政策性保险632万元,并在全市率先启动了农村公益事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试点。
就业工程:夯实民生之本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东港区积极实施就业促进工程,2009年,全区就业再就业工作围绕贯彻实施《就业促进法》,突出抓好培训促就业,夯实充分就业社区建设。全年实现城镇新增就业再就业6626人,完成计划的158%,其中下岗失业职工再就业1602人,完成计划的115%,安置“4050”等就业困难人员257人,完成计划的168%;免费开展创业和再就业培训1650人,完成计划的117%;新增农村劳动力有组织转移4605人,完成计划的143.9%;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4%,维护了全区就业局势的稳定,促进了全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优化服务,落实积极的就业政策,为6人发放小额担保贷款13万元,落实税费减免27.3万元,发放社会保险补贴123万元,发放岗位补贴19.6万元,发放创业补贴9万元。创建“充分就业社区”,共发布招聘信息39条,求职登记176人次,推荐成功97人次。
举办技能培训8期、劳动法律法规等相关知识培训5期,培训下岗失业人员1650人,培训后实现就业1368人,实施创业培训173人。全区1131名职工参加了职业技能鉴定,有1126人取得了职业资格证书,新增高技能人员138人,共安置“零就业家庭”37户41人,其中公益性岗位安置37人,确保了“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为267名灵活就业的就业困难人员落实社会保险补贴。
2009年,东港区扎实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示范性培训,共培训学员5000人,转移5000人。
全年共建设镇级残疾人从业扶贫基地10处,区级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基地 2处,完成残疾人职业培训100人,实用技术培训1100人,实现就业100人。
卫生事业:以群众满意为目标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健康发展,全区农民人口参合率达到98.6%,比2004年提高了49.8个百分点。一体化卫生室门诊报销和镇街道卫生院住院报销比例比上一周期提高了5个百分点,一级医疗机构住院报销提高了15个百分点,二级及以上医院住院报销比例提高10个百分点;最高报销金额由原来的每人每年20000元提高到每人每年40000元。全区累计报销44.77万人次,报销支出6335.39万元。
镇村卫生一体化管理服务水平明显提高,2009年度规划建设的80处卫生室已全部建设完成,公共卫生、社区卫生服务能力明显提高,全区手足口病住院治疗病例1250例,治愈出院1242例,成功处置甲型H1N1流感疫情及疑似甲型H1N1流感疫情10起,并对甲型H1N1流感病例密切接触者开展流行病学调查。
免费接种甲型H1N1流感疫苗3977人次,安全注射率达100%。全年全区累计免疫接种138328人次,接种率达99.51%,无预防接种事故发生。
为21569名从业人员进行了健康查体,检出乙肝病毒携带者217人。加强食品卫生安全专项整治工作,积极开展了餐饮业、学校食堂等消费环节卫生专项整治,卫生许可证、从业人员健康证和卫生知识培训合格证“三证”持证率达100%。
实施农村改水改厕项目,为农户进行无害化厕所建设,改善农村环境卫生,完成500套中央财政补助改厕任务。全区申报省级卫生先进单位7个,市级8个。
实施“百万贫困白内障患者复明工程”,去年已为180余名患者免费实施了复明手术,力争使每例符合手术条件的贫困白内障患者能得到及时的手术治疗。
全区孕产妇系统化管理率达到91.6%,高危产妇住院分娩率达100%。开展妇女病查体工作,去年已为56000余名农村妇女进行了免费查体。有2500对新人自愿接受了免费婚检服务。
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网络体系基本实现全覆盖。目前,已将3处街道卫生院转型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成社区卫生服务站26处。社区卫生服务人口基本实现了全覆盖。
城乡环境:旧貌换新颜
城中村改造工作取得新突破。东港区坚持指导与调研并举,拆迁与建设并重,拆迁与建设都保持了良好的发展态势。上半年主要侧重于建设,全区2008年实施拆迁改造的9个村居都已全面启动了安置楼房建设,面积达到40.5万平方米,完成投资3.96亿元,有效地改善了人居环境,提高了城市品位与形象。
下半年启动了新的拆迁,许家楼村已经顺利实施拆除191户;大香店村已经拆除168余户;高家岭村与兴业房产公司进行了合作,完成拆除128处。全年实现拆迁面积13.5万平方米。
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是迎接全运会的重头戏,是市政府确定的12项为民办实事项目之一。以赛场周边、城市出入口、城中村、城乡结合部、重要交通线沿线和镇驻地、民俗旅游村、各景区、各类市场等为重点区域,完成了78条路段、5条河道、16个项目的整治任务。为日照赛区全运会成功举行以及日照评选为全省“最佳赛区之一”起到了关键作用。
扎实推进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全区10处镇街道建有综合文化站,村村建有文化大院,其中规范化文化大院80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覆盖率达92%以上。
农村住房建设与危房改造工作是省委、省政府“扩内需、保增长、惠民生”做出的一项重要决策部署,东港区结合实际,突出“城中村改造”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建设”两个重点,启动和推进全区农村住房建设与危房改造工作开展。目前,全区农房建设在建1682户、完工7611户,共计9293户;危房改造1780户,农房建设和危房改造分别完成市政府下达任务的172%和494%。
基础教育:实现公平均衡发展
东港区科学谋划,争取市教育局支持,创造性地实施市、区中小学联合办学、合作共建等办学模式,优化教育资源配置,缩小校际办学差距。促成了市新营小学、市新营中学分别与区属学校秦楼街道文登路小学、石臼街道中心初中合作共建,在产权归属、人事隶属关系不变的前提下,实行师资统一调配,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开展区内重点学校与薄弱学校结对共建。把秦楼二中上收区教育局直接管理,更名为北京路中学,将省级规范化学校——— 日照实验高中初中部并入办学,实行联合办学。启动了学校改、扩建工程,计划投资3000余万元,建设1.61万平方米教学综合大楼等设施,规划36个班规模,新建塑胶运动场,配备了现代化教学设施。
新建泰安路小学,投资6000余万元,建教学楼2.2万平方米,能容纳36个班,去年10月投入使用。
推动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加大中小学校舍维修改造工作力度,2009年新建和维修校舍面积43540平方米,全年投资3349万元,其中新建楼房9座,面积28890平方米,新建平房1040平方米。积极推进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全面落实中小学公用经费和学生资助政策,免除了城乡义务教育阶段6.1万名学生的学杂费和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课本费,并对6000多名经济困难家庭学生实行资助。
提高农村学校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每年面向社会公开招聘小学教师,连续3年已招考了271名教师,全部充实到农村教育第一线,逐步改善农村中小学教师年龄、学历结构,实现均衡配置教师资源。
大力改善农村学校办学条件。农村远程教育工程全区共建设镇街道教育信息中心10处,校园网103个,多媒体教室879个,配备微机7019台,全区共创建省、市级电化教育示范学校45处,使全区农村学校实现了“校校通”,通过网络平台足不出户就能共享优质教育资源。
新闻推荐
程中胜进泰安,汽车几经拐弯,就有泰山压顶的气势。暗阴的遮蔽中,昏黑阴沉,好个“阴阳隔昏晓”啊!山下天地广场的登山排队入口处,人多得完全出乎我的...
泰安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泰安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