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涛报道肥城佛桃成熟了,桃农打包装箱。□本报记者姜言明刘涛
本报通讯员宋杰李胜男
9月3日,一场佛桃优质园评选赛在肥城举行,不同于往年让种植户选桃“打擂台”的方式,今年肥城评比的是整片种植园——在种植规模、品种上拉起“硬杠杠”,从数十家种植园中严格筛选出15家符合要求的种植园,由省市专家、教授到园中选样品,综合评比、优中选优。
肥城市农业农村局局长傅强介绍:“这样的评选对种植户的整体种植质量要求更为严格,借此带动、引导种植户因地制宜、突出特色、扩大规模、增加效益。”
这几年,肥城始终按照“无空档、无杂树、无粮田、无乱建”的标准要求,集中连片、规模发展肥城桃,已实现了园相整齐、规模壮观、优质高效。在此基础上,专业大户、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等通过独资、合资、合作等多种模式开发农户流转的土地,推行规模化生产、产业化经营,全市规模流转呈不断上升趋势。山东正大果业公司在桃园镇东里村流转土地1500亩,打造田园综合体项目;特钢集团在桃园镇西里村流转土地1000亩,打造肥桃精品园;山东康顿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在桃园镇东里村流转土地200亩,打造肥桃科技示范园,全市10亩以上规模种植户达到540家。
今年,该市还成功创建以肥城桃为主导产业的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主产区均纳入其中,“提升品质、擦亮品牌、产业融合”,让佛桃飘香、绿树成荫、安居乐业的世上桃源跃然眼前。
“咱这个佛桃真是甜啊,咬一口味道能回味很久。”9月5日,一早从济南开车到刘台村买桃的陈先生一口气买走了70箱。
“今年佛桃的平均含糖量超过15%,咱的佛桃用味道说话,这就是最好的广告。”肥城市仪阳街道刘台村党支部书记刘学军说。
能有这样的品质,离不开肥城在“培优”技术上下的功夫。“我们把《绿色肥城桃生产技术手册》发放给全市桃农,产前、产中、产后各个环节都有严格的标准化生产流程。同时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等形式举办技术培训班,加快新技术、新成果的推广转化。”肥城桃产业发展中心主任赵德三介绍。
为解决一家一户难以推行标准化的突出问题,肥城新城、桃园、仪阳三个佛桃主产区成立了3个佛桃标准化生产联盟,推行“统一社会化服务、统一投入品供应、统一包装标识、统一质量溯源、统一文化培育”标准化管理模式。目前加盟会员77户,已组织成立专业机械服务队1个、专业套袋技术服务队1个、专业修剪技术服务队1个,千方百计生产优质肥桃,维护提升声誉。
9月5日,由国内知名专家共同组成的“肥城桃产业技术专家指导组”正式成立,为佛桃品质进一步提升再添实力。国家桃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北京市林果研究院研究员姜全表示:“近年来,佛桃在保持风味、提高质量方面成效显著,我们专家组会利用专业技术,进一步发挥科技在推进肥城桃产业发展中的支撑作用,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为让佛桃的“香气”飘得更远,肥城的政策支持也不遗余力。市里设立了肥城桃产业发展基金,每年市财政划拨160万元,专项用于肥城桃产业发展。今年又成立了1亿元的肥城桃产业发展助力基金,为产区生产主体提供服务。新城、仪阳、桃园各镇街也制定了相应的奖励扶持政策,落实专项资金用于肥城桃培优发展。该市还从规范销售入手,推广适期采摘,倡导不卖“特大桃、青桃、冷冻桃、冒牌桃”,对达不到质量标准的佛桃,一律禁止使用肥城桃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和绿色食品标志。
肥城市委书记常绪扩说:“桃是用来吃的,不是用来看的。我们强化佛桃品牌保护和市场监管,让‘好桃卖好价、孬桃没市场’,持续提升传统佛桃美誉度。”
据统计,目前肥城桃种植面积10万亩,年总产量突破20万吨,年产值10亿元。2018年,肥城桃品牌价值达到17.35亿元,带动了电子商务、桃木工艺、生态旅游等相关产业发展,年总产值突破30亿元。
新闻推荐
5日下午,已经85岁的林治国老人不惜舟车劳顿,按图索骥去往位于肥城市刘台村的肥城桃核心产区,就是为了看看记忆中的肥城桃。...
肥城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肥城市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