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2月14日讯(记者 董忆 通讯员 曹庆)“去年种了三季的西红柿和黄瓜,一季能收3万斤,光这些就卖了7万多元。”近日,在肥城瑞浓果蔬有限公司的蔬菜大棚种植基地里,谈起去年的收成,承包户王志强满脸喜悦,“今年争取年底收入过10万元。”
据瑞浓果蔬公司负责人介绍,目前,像王志强这样的承包户在北大留村已有150余户,户均增收5万余元,瑞浓果蔬公司每年带动种植承包户增收超过5300万元。采取这种“企业+基地+农户”的运作模式,生产设施完善,种植技术先进,不仅承包农户得到了实惠,也保证了蔬菜产品质量。因为有质量做保证,稳定了产品的国际市场占有率,同时企业的生产成本也大幅降低。
据了解,肥城瑞浓果蔬有限公司,集有机蔬菜原料基地建设和有机蔬菜冷藏加工于一体,产品主要出口美国、以色列等国家,是泰安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012年,该公司依托石横镇、湖屯镇、桃园镇丰富的蔬菜资源,先后建成4500亩优质蔬菜生产基地、1500亩有机蔬菜大棚,为园区种植户无偿提供种苗、技术、肥料,安置劳动力3300人,带动种植户2000户,成功地走出了一条以产业定位企业、以企业拉动基地、以基地带动农民致富的农业产业化路子。
在肥城,像瑞浓果蔬公司这样的规模以上农业龙头企业已达86家。在大力建设龙头企业的同时,该市采取股份合作、“支部+协会”、家庭农场等模式,发展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推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组织农民“抱团”发展。肥城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到759家,入社社员19.6万人,带动农户18.1万户,入社农民年均增收2400多元。
近年来,肥城用发展工业的理念发展现代农业,打造了一座座“园区”,成为转变发展方式、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战略举措,而种植园区正逐渐成为农业吸引工商资本的“吸铁石”。着眼于现代农业发展“率先争先”,肥城市把农业产业化作为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全力打造全省、全国“高效农业示范区”。按照生产规模化、管理标准化、龙头集群化、布局园区化、营销品牌化、农民科技化的要求,该市打好农业转型升级攻坚战,加快高产、高质、高效“三高”农业转型升级,初步构建起了蔬菜、果品、畜禽、粮油、林木五大“加工运销体系”。
新闻推荐
本报2月19日讯(通讯员 孙松波 郭启亮)近日,肥城市仪阳镇仪阳村的会议室座无虚席,一场别开生面的“儒学讲堂”进农村的宣讲活动拉开了序幕。仪阳镇成教中心校校长面对近200位村民群众...
肥城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肥城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