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毕凤玲
一年之计在于春。包村工作结束之时,市科协同志陪着山东农业大学肥料专家教授再次来到包村点,进一步推进落实微生物有机肥项目。这仅仅是市科协派驻东平县戴庙镇张垓村“第一书记”工作的一个剪影。
从“十二五”期间的省级贫困村,到村集体收入一年达15万元;从男丁外出务工比例高,到吸引村民返乡就业;从“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到水泥路户户通;从村经济不景气到全镇经济考核第一名……说起这两年张垓村的变化,祖祖辈辈生活在这里的村民感受最深,也最具有话语权。
张垓村位于东平湖西黄河东沿,全村共有195户,753口人,党员30人,耕地面积1036亩,多为沙土地,土地贫瘠,农作物产量低,是“十二五”期间的省级贫困村。2015年4月,市科协选派市科技馆副馆长严奎星到该村担任村党组织“第一书记”。
俗话说“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作为一个“外来户”,严奎星一开始的工作并不是那么容易开展。“‘第一书记\’就是来镀金的、走过场;他哪知道咱村的穷根在哪……”一时间,各种质疑声音在村里散播着。“只要我真心对待老百姓,把包村当作自己的故乡,从内心去热爱她,帮助她,相信老百姓会转变对我的看法。”严奎星暗下决心,一定要帮助张垓村脱贫,让百姓过上好日子。
放下架子与群众拉家常,农忙期间,往往等到晚上10时,也不放弃与他们沟通的机会;深入田间地头、深入农户、深入群众展开调研,熟悉村情;了解包村居民的历史与现状,积极思考发展思路。慢慢地,严奎星拉近了与村民之间的距离,俨然成了张垓村的一员。
“没有你们,俺连住的地方都没有了,谢谢你们,谢谢共产党。”村里五保户张大娘激动地说。去年夏季雨水充沛,张大娘房子漏雨严重,经村“两委”开会决定,由村委出钱,帮助张大娘将房顶全部更换为防寒彩钢瓦,又轻又保暖。道路硬化、安装路灯、粉刷墙壁、完善幸福苑……两年来,张垓村在基础设施配套方面下足了功夫。
基础配套设施改善了,生活环境变美了,如何帮助村民彻底摆脱贫困?“农村要发展,产业支撑是关键。经过前期考察调研,我们提出要发展种植业、养殖业、微生物有机肥生态循环体系。”市科协党组书记、副主席张秀峰说,市科协充分利用资源优势,帮助张垓村定基调、把方向、谋出路。
通过南水北调办公室申请80余万元,严奎星在村北建起了目前3座国内最先进的全自动养鸡大棚。单批出栏量达到10万只鸡,与山东凤祥集团签订了购销合同。凤祥集团借用鸡棚养鸡,每年村集体收入达到15万元左右。2015年,通过扶贫项目申请50万元,建成17个拱形简易大棚,统一种植芹菜,并以每年2000元租金优先租赁给贫困户。严奎星给记者算了一笔经济账:芹菜的生长周期是60天左右,一年可以种5—6茬,按照年前芹菜市场价格每斤1.4元左右,除去种子、人力等,一户包一个大棚的话,利润基本在3—4万元左右。
近两年,张垓村村民不仅钱袋子鼓起来了,随处可见的孝老敬亲文化墙、倡导社会新风的宣传墙,如一缕春风吹入百姓心田,无形中提高了张垓村的文明程度。
通过两年的工作,张垓村党支部成长为一支特别能战斗的小分队,主动发挥党员示范带头作用,为建设新农村作出应有的贡献。接下来,张垓村将大力发展微生物有机肥项目。“此项目上马后,我们村将会实现养殖、种植、高品质农业、微生物有机肥四维一体的循环可持续发展。张垓村也将踏上环保可持续发展的新型农村大舞台,朝着耀眼的新农村模式前进。”对于未来,严奎星满怀信心。
新闻推荐
本报3月16日讯(通讯员杜星)为进一步做好全国两会安保,有力震慑违法犯罪活动,营造良好的社会治安环境,3月13日,东平县公安局开展警力装备展示活动。活动中,来自特巡警、交警、警犬训练基地、东平派出所...
东平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东平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