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4月14日讯(最泰安全媒体记者 陈思 通讯员 刘卫国 张璐)近日,东平县人民医院胸痛中心医护人员在血管内超声的指导下,成功抢救了一例自发性冠状动脉夹层致心肌梗死患者。此例患者的成功救治,标志着该院介入技术又有了质的提高,也为全市急诊介入诊疗提供了宝贵经验,填补了东平县急诊冠状动脉超声指导确诊、救治自发性冠状动脉夹层的空白。
该县50岁的宋女士,因突发胸痛,转院至东平县人民医院进行抢救治疗。接到120电话后,东平县人民医院胸痛中心的医护人员就在“东平县胸痛中心”微信群及时了解患者信息。为进一步确诊及精准施治,医护人员为宋女士做了冠状动脉内超声检查,确诊宋女士为自发性冠状动脉夹层。“这种病因较少见,我之前只在新闻报道和学术论文中见过,我们这次能够及时准确的确诊,得益于医院先进的设备。”主任徐精卫说道。
据悉,冠状动脉是为心脏供血的动脉,结构复杂、分支较多。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冠心病患者发病情况也越来越复杂。其中,自发性冠状动脉夹层是一种较为少见但极具风险的冠脉疾病,常常引起急性心肌梗死及心源性猝死。
传统的冠脉造影虽然一直被认为是评价冠脉病变的“金标准”,但这种方法在临床实际应用当中也表现出一些不足,如只能显示管腔的情况,不能显示病变所在的管壁和斑块情况等,有可能使医生低估冠脉病变程度。血管内超声作为近年来兴起的一种新的诊断方法,有透视冠状动脉的“第三只眼”之称。可以弥补冠状动脉造影的不足,经过导管将一高频微型超声探头导入血管腔内进行探测,将冠脉血管内病变“看”得更仔细,不仅可以定量测定分析血管直径、狭窄程度,还可明确冠脉病变的形态、性质及病变分布。作为冠脉造影的重要补充手段,很大程度上弥补了单独依靠肉眼分析病变严重程度的不足,提高了病变诊断的准确性,对冠脉介入治疗的策略、支架选择和效果评价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大大提高了手术的安全性。
东平县人民医院自去年通过国家级胸痛中心认证,已熟练掌握此项新技术,血管内超声在冠心病介入治疗上的运用,也标志着东平县人民医院心血管介入治疗水平再上新台阶,其诊断与治疗步入数字化、精准化时代。据了解,东平县人民医院为国家心血管微创中心,在泰安市率先引进血管内超声设备,彰显了该院的综合能力。相信今后该院血管内超声技术在临床上的应用必将越来越广泛,越来越多的造福百姓。
新闻推荐
本报4月13日讯(通讯员陈敬岭何振聪)“小浩需要铲车玩具,张大妈需要降血糖药物,小王需要村里送换洗衣物……”这是这段时间以...
东平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东平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