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的版图上,萧县很小;在中国的画坛上,萧县很大。在萧县,无论城乡都能闻到墨香的味道,不少人以“我们萧县是中国书画之乡”为自豪。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我回味萧县的变化,真是很大,县城变大了,乡村变美了,人的素质变高了,萧县成为首批被国家命名的“中国书画艺术之乡”,可喜可贺。
萧县书画事业取得丰硕成果,成为国家级书画艺术之乡,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众所周知,早在秦汉时期就有汉画像石,经过漫长的发展,到明末清初就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龙城画派”。“龙城画派”在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的洗礼中,王子云、刘开渠、朱德群、王肇民、王青芳、萧龙士6位艺术大师相继扬名。新中国成立后,萧县书画如鱼得水,在党的阳光雨露下茁壮成长。特别是赶上改革开放好时光,城乡百姓的书画爱好者越来越多。有的工人出了车间就拿起画笔,有的农民丢下锄头就摸笔头,有的在废纸上书写书法,有的在泥土地上画花画草,有的在手心里记下自己的书画心得,有的提着清水在街头书写“兰亭序”等等。那场面,县内人不以为然,县外人当风景看不够。我初在萧县街头乡村看到那书画创作的场景,处处闻到墨香的味道时,真当作一种风景看不够,家人见我看了又看,不舍离去,说我“少见多怪”,他们说,咱萧县人书画有传统,书画悟性高, 大人孩娃都喜欢书法绘画。我对他们说,走过许多地方,还没看过这书画创作的场面。他们说,在萧县过长了,你也会成为书画人。
果然如此,当我脱下军装投入萧县的生产生活中,我天天闻着墨香的味道。在机关工作时,走进各个办公室里都能看到墙壁上悬挂着漂亮的书画,那书法雄浑大气,或写“宁静致远”,或写“天下为公”,或写“为人民服务”。那绘画,或是土、石、树、水相得益彰的山水画作,或是花、鸟、虫、鱼和谐相处的花鸟画作,或是工、农、商、学、兵精气神十足的人物画作。办公室里有了这些画作,就添了些文化味。后来到乡村工作,看到更多的当然是农民画作,我初时没看到农民画作的潜力,后来悟到了。农民爱好书画的人很多,他们创作的时间在田间劳作之外,多是干完农活才有时间摸笔;他们创作的素材多是“农”字,有的画田野的旷达,有的画耕作的场景,有的画麦收,有的画玉米,有的画多种农作物,有的画驴、马、牛、羊、鸡、鱼等等,在他们的眼里,处处都有素材,样样都成画作。他们创作的灵感或来自于田间劳作。我认识的农民刘德超白天下田劳动,搁下农具就去画画。妻子唠叨,孩子却很支持,都给他扯纸拿墨。没几年,他成了山水画家,省级美术家协会会员。刘套镇农民书画在郑正老先生的领导指教下,不少农民成为了书法家、画家,还成立了国家第一个农民书画院。我去实地一看,真是名不虚传。镇街上挂着许多画室的门头,镇辖村庄里不少农民在写字作画,没进院就闻到墨香。
我从乡镇调回县城工作后,更加感受到龙城墨香的味道。在岗位上的机关干部不少是书画人,有的成为国家、省级书协美协会员。退下来的人不少走进书法绘画的课堂,办书法绘画班,搞书画教学。萧县已有30多个群众性书画组织,还有书画教学的校、班多个。萧县的书画之家众多,有的是父母、子女都是书画人。萧县原书协主席李乐武从军回乡后,工作之余练书法成为中国书协会员,他的儿子、女儿都画画写字,儿子李培成为省级美协会员,女儿李婉成为中国书协会员。有的是夫妻书画家,像县美协主席纵兰凌、中国美协会员马新梅、原县文联主席李鹏、县招商局干部马立志等都是夫妻画家。当然,一个地方的文化能否发展,党的领导、政府重视十分重要,萧县县委县政府重视书画发展,实行以奖励为主的“狮虎行动计划”、“英才激励计划”、“田园普及计划”,每年投资30多万元,选有前途的年轻书画人到北京名校学习,助推了书画发展。全县能书善画者达到3万之众,涉墨成趣者近3000人,参加县以上展出者1200多人,在国家、省、市级刊物发表作品200多人次。近年来,萧县的书画人才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有的在不少大学崭露头角,成为美术硕士、博士、教授,有的在全国各地成为领军人物,全县有10人在省级及以上的书协、美协组织担任负责人。全县中国书协、美协会员60多人,省级书、美协会员300多人,市、县级更多。一个个书画大师,为萧县的书画发展奠定了基础。在全国第四次文代会上,北京刘开渠、西安王子云、广东王肇民、合肥萧龙士相聚于北京,4位大师喜极相拥,国画大师李苦禅等也惊叹不已,称这是少有现象,欣然命笔题写了“国画之乡”4个大字,以示祝贺。一串串数字,彰显萧县书画事业突飞猛进的发展。一个个书画组织,一个个书画市场、书画门店、书画网站,不仅提升了萧县书画人的名气,也壮大了萧县的书画产业。如此,萧县在1993年就成为国家书画之乡也就名不虚传了。
新闻推荐
左一为王慧芬在萧县春晓志愿者协会举行的每一次工艺活动中,总有一个忙碌的身影,她就是萧县春晓志愿者协会会长王慧芬。几年...
萧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萧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