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州新闻 萧县新闻 砀山新闻 灵璧新闻 泗县新闻
地方网 > 安徽 > 宿州市 > 萧县新闻 > 正文

变化了的味蕾□汪晓佳

来源:拂晓报 2018-12-19 12:06   https://www.yybnet.net/

中国饮食文化源远流长,自古至今闻名于世。外国友人在中国,很快喜欢上了“中国餐”;世界各地,也都有着色香味俱全的“中国特色”餐饮业。前几年播放的《舌尖上的中国》电视专题片,以多彩绚烂、博大精深的内容,将这种文化更加根深蒂固于国人乃至地球人的骨髓和记忆里。大谈人人向往之“味蕾”,不仅是一种对中国饮食文化的宣扬和传播,也是对中国改革开放40年来,华夏子孙逐步走向富裕生活的肯定和褒奖。

但是,如今却有不少人总是面对成桌成席的饭菜,发出这样的感叹:“唉,怎么现在吃什么都吃不出原来的味道了呢?”这话是真话,我也有同感。过去困难岁月,一年吃不到几次肉,谁家养一头猪,要么卖掉了换钱以补贴家用,要么过年时杀了,肉赊给几乎是全村的人家,自家留下来的仅仅是猪头和一嘟噜白花花的下水。有赊着猪肉的人家,肥肉也是舍不得吃,全部被炼成油留作平日里炒菜用。平时都是以素食为主,这时一下子吃上了肉,味觉反差太大,吃起来自然是香喷喷的令人陶醉;再比如,谁家养的母鸡再多,也舍不得平时杀掉解馋,都是留作下蛋卖钱作为维持正常生活的“润滑剂”。哪怕是家境相对殷实的农户,平时为了改善生活,也只是炒一盘辣椒、葱几乎占三分之二的鸡蛋,这已经是非常令人羡慕的了。有的年轻人为了解馋,只能是不时地从河沟里、田野里捉些青蛙、泥鳅、小鱼虾甚至形状各异的蚂蚱煮烧;有能耐的人,还能从山野里捉来野兔和獾狗大快朵颐,但这毕竟是少数人……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政策的不断深入落实,不仅城市居民收入颇丰,甚至是偏僻的乡村也彻底改变了过去“一穷二白”的面貌。譬如我的家乡萧县皇藏山区,表现在饮食上的变化尤为突出:家家户户早已告别了作为主食的五谷杂粮,全部吃上了精米白面,杂粮却成为了改善生活的点缀;鸡鱼肉蛋不再是像往年那样,只有过年过节和亲朋好友登门时才能够吃上,而是根据自己的食欲,想啥时候吃就啥时候吃,想吃啥就吃啥了。不少农村人像城里人似的,甭管家里来不来客人,隔三差五地也弄上几道菜自斟自饮起来,喝得空酒瓶满院落都是。村里年轻人的穿戴以及享用的烟酒品牌,丝毫不比都市人逊色。倘若城里人你再把旧衣服拿回家给他们穿,他们会一脸的不悦,说:“没人穿。你们带回去吧!”

生活富足了,食品丰沛了,无论农村人还是城里人,平时的饭菜与过去相比,简直是等于天天过年。鸡鱼肉蛋吃多了,当然也就失去了味蕾上的美妙感受,难怪乎经常听到人们发出的“吃么么不香”的喟叹了。我想,因饮食太丰富而引发的味蕾不灵,食而无味,这里面已经不仅仅是彰显了现代生活富足的问题了,而是也还有个思想观念问题,即生活再富裕,也不能海吃贪吃,富日子也要当作穷日子过,丰年想着歉年,不忘“勤俭节约、精打细算”的传统美德。具体地说来,平时家庭生活一定要做到科学饮食,从健康的角度,荤素搭配,营养均衡,吃他个七八成饱,最好快到吃饭时有种饥饿感,那样,才能“吃么么香”,享受改革开放后现代生活日子的甜美。至于在饭店宴请亲朋好友,也要斟酌再三,量人点菜,做到既要吃了又要吃好,切勿讲排场摆阔气,胡乱点了满桌子高档菜肴、暴食暴饮,特别是有的人爱面子,剩下的饭菜再贵再高档,酒足饭饱之后,站起来拂袖而去。殊不知,饭店里对这些剩下的饭菜都全部倒进了废物桶,被人用四轮车拉走喂猪去了。倘若那样,真是既造成了浪费,又伤了身体,得不偿失了。

新闻推荐

萧县政协:发挥政协优势擦亮书画名片

萧县政协:

萧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萧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变化了的味蕾□汪晓佳)
频道推荐
  • 六安市金安区市场监管局依法清理“僵尸企业”不断优化营商环境
  • 合肥虾市转冷“量价齐跌” 今年市场上以本地小龙虾为主,与往年相比售价下降20%左右
  • “00后”,书写不一样的青春
  • 乘地铁 学国家安全知识
  • 消费市场发展稳中向好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