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州新闻 萧县新闻 砀山新闻 灵璧新闻 泗县新闻
地方网 > 安徽 > 宿州市 > 萧县新闻 > 正文

秸秆炭化还田 种植黑稻增收

来源:安徽日报农村版 2018-10-23 10:36   https://www.yybnet.net/

张从本 本报记者 刘刚

“过去秸秆直接还田,弊端比较多,现在我们经过炭化还田,既方便了种植户,又改善了土壤,种植的黑稻也增产了。 ”10月17日,记者在宿州市埇桥区农业科技示范园见到了种植大户马蓉,她告诉记者,秸秆炭化还田技术让当地的秸秆找到了出路,还能提升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回乡创业种黑稻

马蓉是宿州市埇桥区禾田农业科技示范园的种植户,此前她在宣城等地从事塑料加工行业,企业已达一定规模。随着国家对农业越来越重视,马蓉决定回到故乡宿州市投资农业。“经过多次考察后决定,种植有特色的粮食作物,这样才能在市场上有竞争力。 ”马蓉告诉记者,2017年3月,在埇桥区科技人员刘飞的推荐下,她引进黑糯稻品种,种植50亩,此外还种植黑玉米、黑芝麻、黑豆等黑色作物。

马蓉从“小学生”做起,主动向当地农技人员请教,从育秧开始,直至栽种、管理、收割等环节,都按照技术员的指导进行操作,不敢掉以轻心。黑糯稻6月上旬种植,10月中旬收割。马蓉说,由于黑稻不像普通水稻那样容易分蘖,为此,在移栽上要宽行窄株。

“三分种,七分管,在日常管护中,千万不能用尿素,否则不但影响产量,还影响米质。经常观察稻田里的水量,千万不能干了。用杀虫灯防虫。”马蓉说,黑糯稻的产量不如普通水稻高,亩产量只有700斤左右,但是市场价格比较高,这两年她通过电商平台销售黑米,五斤包装的包邮价为79元,颇受消费者青睐。

施用炭基肥增产

在马蓉的种植基地,记者看到工人正在施肥,走近一看,是黑色的颗粒肥料。 “这就是秸秆炭化成的炭基肥,别小看这个技术,可是解决了我们的大问题。”马蓉说,秸秆直接还田弊端太多,当地养牛养羊的又少,秸秆饲料化不现实。正当她寻找秸秆出路的时候,北京一家农业科技公司找到了她,向她推荐秸秆炭化还田技术,马蓉还去了这家公司在萧县和灵璧县的生产基地考察。为了验证炭基肥的好处,她在自己的种植基地施用炭基肥。 “虽然每吨炭基肥价格要4000元,比化肥贵800元,但每亩黑稻只要一次性施用50公斤,而且减少了农药的使用。 ”马蓉说,经过试验,黑稻每亩增产10%左右,也就是70斤,按照市场价格能增加600多元的收入。

据北京这家农业科技公司负责人万伟光介绍,秸秆经炭化后,可以成为生产生物炭基肥的原料,最终返归农田,能够起到固碳减排、改良土壤、钝化重金属、减肥减药、提升农作物产量和品质的作用。 “把生物炭施用到土壤中,其实更像是提供了一种土壤的骨架,中间有无数个纳米孔隙结构。 ”该负责人表示,一方面,氮磷钾等营养元素可以附着在这些孔隙中,起到缓慢释放养分的效果;另一方面,生物炭纳米孔隙结构能为有益微生物创造更好的生长繁殖环境,有效改善土壤微生态环境,提高作物抗性。

秸秆变废为宝

“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一直是困扰农业生产的难题。目前所提倡的秸秆还田方式,包括直接还田和炭化还田等。但秸秆直接还田无法得到充分腐熟,甚至还会影响来年作物的播种。”万伟光说,炭化还田就是将回收来的秸秆,通过热裂解技术,转化为生物炭,并添加氮磷钾等养分元素,制成生物炭基肥。从目前田间的效果来看,农作物“秸秆炭化还田—土壤改良”技术具有良好的社会效应,是受农民欢迎的好技术。

据介绍,目前安徽省灵璧、萧县、利辛、埇桥等地都有秸秆炭化加工基地,有的基地每天都要加工数百吨秸秆,为当地秸秆变废为宝找到了出路。

新闻推荐

萧县多措并举确保秋季秸秆禁烧“零火点”

本报讯近期,萧县把秋季秸秆禁烧工作作为打赢蓝天保卫战的关键节点,推行以县级统筹为切入点、以乡镇负责为着力点、以村级为...

萧县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萧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秸秆炭化还田 种植黑稻增收)
频道推荐
  • 六安市金安区市场监管局依法清理“僵尸企业”不断优化营商环境
  • 合肥虾市转冷“量价齐跌” 今年市场上以本地小龙虾为主,与往年相比售价下降20%左右
  • “00后”,书写不一样的青春
  • 乘地铁 学国家安全知识
  • 消费市场发展稳中向好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