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何雪峰本报通讯员 李兰凯
金黄的笆斗杏挂满枝头,成串的海棠果鲜红夺目,漫山遍野的石榴树郁郁葱葱。闻着空气中弥漫的淡淡果香,记者于近日来到萧县饮马泉山庄,眼前一片收获景象,游客们在果树下采摘、拍照,一片欢声笑语。
“自己采摘,能体验收获的乐趣,采下的果子也新鲜。 ”来自淮北市的游客小李一边摘海棠一边笑着说。这是他与朋友第二次过来了,几家人采摘、游玩,参加亲子互动,享受特色美食,感到十分开心。
饮马泉山庄位于萧县孙圩子乡徐里村,占地1000余亩,毗邻202省道,距淮北市区5公里。山庄三面环山,一面靠水,满山杂果,四季飘香。 “我们依托徐里村独特的旅游资源和区位优势,发展以休闲采摘、亲子游戏、民俗体验、拓展训练为主要内容的现代乡村旅游,打造具有皖北特色的休闲度假山庄。 ”饮马泉山庄负责人唐慧敏说。山庄栽植果品20余种,每年举办两次水果采摘节,春夏季采摘樱桃、杏子、海棠,秋冬季采摘软籽石榴、柿子、梨等。目前,笆斗杏、海棠正处于采摘旺季,进园采摘单日游客量达2000余人。
“在这里干活,能照顾家又有收入,自家的果子还能在这里销售。休闲采摘业给我们带来了福气。 ”徐里村53岁贫困群众丁四红一边忙着给采摘笆斗杏的游客装箱,一边高兴地说。他在这里干零工和销售水果,年收入超过2万元,实现稳定脱贫。当地像丁四红这样受益于休闲采摘业的贫困户还有31户,年人均纯收入达2万元以上。同时,山庄每年以高于市场价收购贫困户的水果及其他农副产品总值达70多万元,让更多贫困群众共享了旅游发展成果,荣获了“宿州市旅游扶贫示范点”的称号。
近年来萧县以乡村旅游为抓手,把发展乡村旅游与旅游扶贫有机结合,打造了酒店乡万亩西瓜、黄河故道连片水晶梨、苗山千亩葡萄、孙圩子徐里石榴、官桥镇草莓等特色采摘品牌,走出了一条现代农业助推脱贫攻坚的旅游扶贫新路径。
新闻推荐
本报讯今年以来,萧县充分发挥社会救助“托底线、救急难、可持续”的兜底保障功能,加快推进“低保”提标扩面工作,实现“应保...
萧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萧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