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州新闻 萧县新闻 砀山新闻 灵璧新闻 泗县新闻
地方网 > 安徽 > 宿州市 > 萧县新闻 > 正文

手工竹编编出“幸福花”

来源:拂晓报 2018-06-07 17:00   https://www.yybnet.net/

“多亏了党和国家的好政策,我和母亲才能过上现在的好日子。”朱孝红母子一边编竹筐,一边高兴地对记者说。

今年61岁的朱孝红,家住萧县祖楼镇王楼村,身有残疾,只有一点微弱的劳动能力。84岁高龄的母亲与他相依为命。母子都患有长期慢性病,需要长期服药,医药费用开支较大,再加上母子劳动能力较弱,家里越来越困难。

2014年,朱孝红母子被识别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后,镇村干部多次上门开展帮扶。经了解,母子俩有篾工手艺,能用竹子加工编制出各种器具如竹筐、篦子等实用工具,且成本低廉,实用性较强。但母子俩非常担心加工的成品卖不出去,畏难情绪很大。得知这一情况后,扶贫干部多次和他们谈心、分析市场行情、研讨成品销路,还耐心地为他们算了一笔账,竹筐一个成本12元,市场价26元,剩余边角料还能做成篦子等小器具,每月净收入可达300余元,这样一年下来就是近4000元收入。经过数次交流,终于鼓起了他们手工编织的信心和勇气。

帮扶干部还帮忙联系从外地购进原料,替行动不便的朱孝红母子俩添置齐全竹篾加工的工具,并联系首批产品的销路。在帮扶干部的鼓舞下,母子俩开始了手工编织加工。粗糙的竹子通过清洗、上工、收口等多道程序,在他们手上变成了竹筐、鸡笼、篦子等器具。他们把这些物件摆到镇上,短时间内就有了好的销量。看着手里的钱,母子脸上乐开了花。

由于篾工手艺现在已经少有人精通,在农村需求量又大,再加上朱孝红和母亲手艺精湛、用料扎实,生意越来越好。2017年,他们实现了稳定脱贫。

如今,靠着扶贫政策的帮扶和篾工手艺,母子住上了新房,穿上了新衣,日子一天天好起来。朱孝红母子愁眉不再,整天乐呵呵。何静  孙乐华  本报记者  陈成光

新闻推荐

萧县法院执行攻坚“强整合、重提升”战果显著

值基本解决执行难决战之际,萧县人民法院集全院之力开展“江淮风暴”执行攻坚行动,形成了“全院一盘棋、社会齐联动”的执行...

萧县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萧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欢度六一筑梦远航2018-06-04 16:38
启动午季禁烧2018-06-05 11:30
评论:(手工竹编编出“幸福花”)
频道推荐
  • 六安市金安区市场监管局依法清理“僵尸企业”不断优化营商环境
  • 合肥虾市转冷“量价齐跌” 今年市场上以本地小龙虾为主,与往年相比售价下降20%左右
  • “00后”,书写不一样的青春
  • 乘地铁 学国家安全知识
  • 消费市场发展稳中向好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