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第1版)蔬菜产品采取农超对接的方式全部销往萧县联华超市,实现了统一管理、统一指导、统一经营、统一销售。目前,费村已发展蔬菜大棚50多座,每棚年均产值4.9万元,仅此一项,每年村集体收入就达200多万元。同时还吸纳了54名村民转移就业,每人发放月工资近2000元,有力促进了村民增收致富。
“以村集体的形式从农民手中流转土地,经营收入归集体所有,农民平时在村里打工,年底还可以分红,不仅可以壮大集体经济,带动村民就业,增加农民收入,还提升了村级基层组织发展经济的能力。”费村两委成员张胜景说。
同时,费村积极招商引资,利用地下储藏近千万吨高岭土资源的优势,引进隆裕商贸有限公司,并以土地入股的形式联合开发,每年可为村集体增收126万元,解决100多名村民就业问题。
集体经济收入该怎么花?张胜景介绍,村集体经济收入全部用在村子上,其中的40%用于发展再生产,40%用于村庄基础建设,20%用于村民生产扶持和相关公益支出。
“这大棚葡萄5月份就可以上市了,按照去年的行情,一个棚可以纯收入近4万元,多亏了村里的政策好,让我也富起来了。”村民李义海在自建大棚里,一边给葡萄修枝打叉,一边高兴地告诉笔者。
为实现村集体与村民共同富裕,2013年,村委会制定一系列优惠政策:为村民自建蔬菜大棚担保贷款,承担三年的土地流转费用,免费提供农药、化肥,同时以每棚5000元的标准进行补贴,冬季再补贴1000度电费。在村集体经济的带动下,2016年,费村人均收入达1.2万元,成为当地远近闻名的富裕村。文/图张良
新闻推荐
6月13日,萧县第二批42座光伏扶贫电站全部并网运行。继2016年相继建成61座光伏扶贫电站后,萧县继续加快光伏电站***步伐,今年第二批光伏扶贫电站总投资7840万元,总容量10.8兆瓦,其中包括30个60千...
萧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萧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