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条线走得有点歪了,主要是没有把材料拉紧,你再试一下,看看效果会不会好一些。”日前,在泗县大庄镇曙光村西彭庄,一个家纺外包装袋加工车间里,负责人彭跃正在手把手地教新入厂的村民缝纫机操作技术要领。
彭跃是一名“80后”退伍军人。从部队转业后,他一直在江苏南通从事各类外包装袋的加工业务,日子过得安逸而富足。可是随着离家的日子越久,回乡创业为家乡建设出一份力的愿望就越强烈。回家过年的时候,他谈起想把加工厂开到村子里来时,得到了村委会和乡邻的支持。“等你回来办厂,我第一个就来这里报名!”邻居们听后都纷纷兴奋地表示。
2018年,彭跃购置了30多台电动缝纫机,将加工厂开到了家门口。没有技能不要紧,政府送来了“培训大礼包”,邀请服装制作专业技师,对进厂务工村民开展“手把手”操作培训,培训合格再上岗;资金短缺也没关系,泗县积极落实就业创业促进民生工程政策,县财政给予一次性创业补助,同时提供最高10万元的创业担保贷款。目前村子里近30人在彭跃的厂里务工,其中有贫困户11人。
在车间的最西侧工位上,贫困户周小艳正在忙碌着,将6块不同形状的透明塑料片压上布边,装上拉链,然后将各条边缝纫在一起,一个精美的包装袋就做好了。作为一个熟练工,这样的包装袋周小艳一天能做1000多个。按照一个包装袋0.18元的加工费计算,她一天下来收入近200元。“我患有股骨头坏死,这里的活不需要脚上用力,我只要手上勤快些就能挣到钱。以前总感觉自己是个‘累赘’,现在经过脱贫技能培训,我也能上班挣钱了。”周小艳非常满意地说。
送完孩子到厂门,出了厂门进家门,打工、务农、带娃三不误,村里的农户都把在彭跃的加工厂务工当成理想的挣钱方式,平均下来一个月挣3000元左右,在增收致富“快车道”上,越干越觉得生活有奔头。
今年是彭跃从外地回到村子里开办加工厂的第三个年头,他越来越体会到了回乡创业的幸福感。“民生工程给企业提供了‘保姆式’服务,创业变得特别顺心。”现在的彭跃正领着乡亲们在自己一手建起来的工厂里辛勤的劳作,甜蜜的收获,他觉得自己带领乡亲们脱贫致富的劲头更足了。本报记者
新闻推荐
“真没想到,在泗县乡村竟然能看到比皖南还好看的七彩油菜花美景!”周末,来自蚌埠市五河县的一对自驾游夫妇徜徉在泗县多彩油...
泗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泗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