滋养广袤大地,哺育亿万民众,千百年来,大运河以水波为曲、桨帆为歌,传唱着中华民族奔腾浩荡的历史壮歌,积淀了深厚丰富的文化内涵。今年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规划纲要》,吹响了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冲锋号角。近3200公里长的大运河沿岸中华儿女,正奋力书写大运河壮美新篇章。
大运河沿线文化遗产资源丰富,但也面临着遗产保护压力巨大、生态空间挤占严重等突出问题和困难。近年来,各地纷纷加强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让古老的大运河重焕生机活力……
8省份27河段申遗成功
“活态文化遗产”——“大运河”项目,由隋唐宋时期以洛阳为中心的隋唐大运河,元明清时期以北京、杭州为起始的京杭大运河,从宁波入海与海上丝绸之路相连的浙东大运河三条河流组成,涉及沿线8个省市27座城市的27段河道和58个遗产点,河道总长1011公里,相关遗产共计58处。遗产类型包括闸、堤、坝、桥、水城门、纤道、码头等运河水工遗存,以及仓窖、衙署、驿站、行宫、会馆、钞关等大运河的配套设施和管理设施,以及一部分与大运河文化意义密切相关的古建筑、历史文化街区等。
世界遗产委员会认为,大运河是世界上最长的、最古老的人工水道,也是工业革命前规模最大、范围最广的土木工程项目,它促进了中国南北物资的交流和领土的统一管辖,反映出中国人民高超的智慧、决心和勇气,以及东方文明在水利技术和管理能力方面的杰出成就。
安徽一点一段入“世遗”
据了解,安徽共有淮北柳孜运河遗址、通济渠泗县段两个申遗点入选这次“大运河”申遗,是“一点”、“一段”。
其中柳孜运河遗址主要在淮北市濉溪县境内,全长41.5公里。1999年,百善镇柳孜运河遗址在公路建设中被发现,当时出土了8艘唐代木船,一座北宋时期的石筑台体,以及大量唐宋时期的陶瓷器。这一考古发现不仅明确了运河流经柳孜的位置,也因此找到了从河南洛阳到江苏盱眙这一段通济渠的走向,被列为当年“中国十大考古发现”。
通济渠泗县段共长47公里,其中有水故道28公里,申遗的重点展示有6公里。这里是隋唐运河现存最完整的一段,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现场考察时,称赞它是“活态运河”。
新闻推荐
8月20日上午,由县人社局、总工会、团县委主办,县财政局、住建局、经信局、卫健委、公安局、应急管理局、广播电视台协办,泗...
泗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泗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