泗县泗城镇灵活运用开放式场所、便民式课堂、流动式宣讲等形式,深入群众传唱新时代、传播新思想、传授新技能——
■ 本报记者 何雪峰
“以前参加政策学习和技能培训,需要到县里、镇里,来回很不方便,如今在家门口、厂门口就可以参加,实在是太好了。 ”日前,泗县泗城镇胡陈村贫困户黄建彪一边说,一边拿出了听课笔记。
走进胡陈村新时代农民传习所,只见话筒、投影仪、LED显示屏等现代化宣教设施一应俱全。传习所设在村口,与村扶贫工厂只有5米之隔,一有新的课程,传习所就会在门前显眼处张贴通知,驻村干部也会广泛宣传,因此,传习所自开办以来,每堂课都挤满了一屋子人。 “传习所经常邀请帮扶干部和技术专家给我们上课,让我们学到了很多政策、知识。 ”黄建彪说。
黄建彪告诉记者,讲完课之后,老师有时还会领着大家来到扶贫工厂,在生产机器旁边,面对面、手把手地指导贫困户操作。 “参加两次学习之后,我成了扶贫工厂的熟练技工,每月收入2000多元。 ”黄建彪一脸的自豪。
“群众爱往哪去,哪里方便群众受教育,就在哪里宣讲。 ”泗城镇党委书记尉成辉说。这个镇通过“课堂传习”、流动宣讲等方式,定期或不定期深入田间地头、居民院落、园区工地等生产生活一线开展形式多样的传习,让群众听得进、学得会、用得上。
“正是凭着一腔热血,在政府的帮扶下,2016年,我养猪净挣3万元,一举摘掉了贫困帽。现在我每天做梦都想着怎么致富,浑身有使不完的力气! ”日前,胡陈村脱贫户梁新兵站到了传习中心的讲台上,他的一番话,点燃了台下60多名贫困户的激情。
2013年的一场车祸,让梁新兵因残致贫。他利用村里协调的小额扶贫贷款5万元,发展养殖业,成为全镇不等不靠的“励志脱贫户”。胡陈村开办传习所以来,他主动请缨,上台讲述自身的奋斗历程,传授实用种养技术,分析市场行情,每次来听讲的贫困群众都有六七十人。
目前,全镇已有42户脱贫户担任传习员,定期、不定期给贫困户授课,两个多月来,已有400多名贫困群众参加了学习,获得了一技之长,有了稳定脱贫的能力。在此基础上,这个镇还邀请乡贤五老,把脱贫户的脱贫过程和技术经验编制成传习教材,向更多贫困户开展系统宣讲。
在传习活动中,泗城镇根据群众不同的文化程度、年龄结构和语言习惯等特点,分类施策、因人施教,自由选取宣讲课程内容,通过打造亮点品牌,发挥优秀传习人才“传帮带”作用,辐射带动更多干部群众加入宣讲队伍,形成全民参与传习活动的良好格局。
为确保传习活动常态化开展、规范化管理,泗城镇设立了三级传习场所,镇里有容纳200多人的“新时代传习中心”,各村居有可容纳80人的“新时代农民(市民)传习所”,各自然庄的“新时代农民(市民)传习所”则设在公园、广场或群众家中。每个场所均按照“四统一”标准规范建设,即“统一标识牌、统一背景板、统一管理制度、统一宣讲台”。镇党委按照政治过硬、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的原则,建设“传习员”人才库,其中,“政策传习员”是各级领导干部及驻村帮扶干部等,“技术传习员”是技术专家、农技人员和致富带头人等,“文明传习员”则来自“乡贤”“文明户”和各级好人、文艺骨干、五老志愿者、道德模范等。三级传习场所有鲜明的宣讲主题,每月至少开展4次“传理论、传政策、传法律、传科技、传文化”活动,采取说、唱、讲、演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将党的理论和政策传播到每家每户,集聚同心前行的强大精神动力。
今年以来,泗城镇新时代传习中心、传习所组织开展传习活动400多场次,教育党员群众5.2万余人次,通过讲课、歌舞、朗诵、打油诗、顺口溜、说场词等最接地气的传习方式,宣传十九大精神,弘扬社会主义主旋律。
新闻推荐
7月10日,2018年全国青少年高校科学营大连海事大学分营开营仪式在辽宁大连海事大学举行,来自天津、重庆、安徽、辽宁、山西...
泗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泗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