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技术工人的待遇逐步提高,成长通道越来越畅通,但与专业技术岗位和经营管理岗位相比,被认同感仍然不强。”成为全国政协委员后,中国石化技能大师、茂名石化首席技师张恒珍持续为工人群体代言。这位从一线成长起来的“工匠委员”对记者表示,当前,“技能饭碗”对一些年轻人仍然缺乏吸引力。
今天下午,全国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开幕后,如何破解技术工人“成长的烦恼”的话题引发了包括张恒珍委员在内的多位一线代表委员热议。近年来,关于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政策陆续出台,产业工人获得感不断增强。来自一线的代表委员调研显示,还需要打通政策落地的“最后一公里”,才能保障“技能饭”越吃越香。
有奔头:成长阶梯不再“一眼望到头”
“有的工人干到30多岁,就感觉没奔头了。”全国人大代表、厦门集装箱码头集团有限公司高级技师、工会主席冯鸿昌在调研时发现,一些民营企业的技术工人获评高级技师后就到了职业“天花板”,“对未来‘一眼望到头’挫伤了工人的积极性。”
初级工、中级工、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根据我国1994年建立的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五级工”就是目前大多数一线工人成长的全部阶梯。
“纵向延长晋级通路,横向拓宽成长空间,让青工一直有向上的动力。”冯鸿昌代表的建议来自于他所在企业对于“增高加宽”技能晋升通道的实践。
冯鸿昌代表介绍说,集团公司在“五级工”基础上,设置了特技技师、首席技师等岗位等级,同时将“五级工”的每个技能等级分为0~9档10个档次,根据工人的年度表现、技能考核等横向调级,每一次的技能晋升都能带来相应的待遇提升。
记者注意到,鼓励企业自主设置职业技能岗位等级,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评价等级结构,是目前技能等级评定的改革方向。
“通道已经搭建,晋级比例能不能再高一些?”成为公司技能专家后,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锦州石化分公司炼油三联合车间加氢裂化装置白班班长高颖明距离他的终极目标——集团技能专家只有“一步之遥”,不过,受晋级比例限制,7年过去了,他还是未能如愿。
多位受访代表委员也表示,希望高技能人才向上晋升的路能走得再顺一些。
提劲头:打破人才流动“壁垒”
最近一段时间,一些地方的高技能人才获评“教授级高工”的消息,让全国政协委员、全国劳模、国网宿州供电公司输电运检中心带电班职工许启金兴奋不已,“‘壁垒’打破后,徒弟们就会有更广阔的成长空间。”
许启金委员所说的“壁垒”,源于长期以来对技能工人和专业技术人员执行两套不同的人才评价体系。前者按照“五级工”等级认定,后者沿用专业技术职称体系,二者互不相通,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两个群体间的待遇差距。
2020年底,人社部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技能人才与专业技术人才职业发展贯通的实施意见》,明确淡化学历要求,强化技能贡献,为高技能人才参加职称评审建立绿色通道。
不过,在记者采访到的10位获评工匠的代表委员中,目前尚没有人获评正高职称,他们均表示,“贯通互评”还要打通政策落地的“最后一公里”。
张恒珍委员在调研中发现,一些企业尚未出台配套的评聘细则,还有一些企业设置了一定的门槛,高技能人才参评职称的通道仍有待完善。
许启金委员还建议,实现技能操作岗位、专业技术岗位和经营管理岗位的流动贯通。
尝甜头:技高者多得、创新者多得
在受访代表委员看来,破解技能工人“成长的烦恼”,在“工资条”上体现技能水平、创新能力同样重要。
全国人大代表、一汽解放大连柴油机有限公司高级技师鹿新弟调研时发现,在一些民营企业,技能等级晋升和创新成果并未与工资待遇挂钩,有的企业晋升一个技能等级的工资增长每月只有100多元。
鹿新弟代表说,国家密集出台了《关于提高技术工人待遇的意见》《技能人才薪酬分配指引》等政策,从顶层设计推动改善技术工人待遇水平,但在执行过程中依然存在“政策热、企业冷”的状况。
“进一步细化相关政策的落实措施,将技术创新奖励激励纳入集体协商范畴,引导和鼓励企业针对职业技能等级晋升、群众性创新成果等制定细则,在工资专项集体合同中有所体现。”鹿新弟代表建议,根据职工技术创新成果为企业创造的价值,给予专项奖励,实现技高者多得、创新者多得。
2020年,张恒珍委员所在的公司进行了“三挂钩”薪酬改革,设立能力薪酬、绩效薪酬和岗位薪酬,其中,能力薪酬与技能等级挂钩,绩效薪酬与创新攻关能力挂钩,岗位薪酬与岗位难度挂钩。
“‘蛋糕’的切法换了,工人待遇水平明显提升,感到劳动被尊重和肯定,大家学技能、搞创新的热情也提高了。”据此,张恒珍委员建议,进一步完善技能工人工资分配机制,科学评价技能水平和业绩贡献,合理确定工资级差,建立技术工人创新成果按要素参与分配的薪酬制度。
(本报北京3月4日电)
新闻推荐
近日,埇桥区顺河乡周寨村村民陈家胜在给杏树疏花疏枝,以提高果实品质。近期埇桥区乾山及其周边的近万亩杏花竞相开放,广大果...
宿州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宿州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