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从市国土资源和规划局获悉,2017年以来,埇桥区坚持“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的工作思路,按照“宜农则农、宜建则建、宜林则林、宜景则景”原则,持续推进废弃矿山进行生态修复。截至今年8月,已完成93个废弃矿山生态修复,投资1.3亿元,总治理面积达8239亩。
为进一步加快矿山生态修复,埇桥区制定了《埇桥区关停矿山生态修复工作实施方案》,实行区政府、乡镇政府、行政村三级包保制,做到层层分解,任务到人,责任到人。委托资质单位编制《埇桥区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规划(2016-2025年)》,将全区184个废弃矿山纳入治理规划,逐年逐一治理。区政府每年制定关停矿山生态修复工作实施计划,明确工作任务和时间节点。在矿山生态修复过程中,全区把生态系统修复放在首位,严格落实生态优先工作要求,全力把每个项目区都建设成一个集“山水林田湖草”为一体的生态小系统。在已修复的93个项目中,共植树近35万棵,恢复林地约3834亩;种植爬藤类植物约13.7万株,治理坑塘水面533亩。几乎每个项目区都被打造成林下有草、林边有水的生态景区。埇桥区结合项目区周边经济状况,在编制项目规划设计过程中,根据当地土壤条件及周边群众种植习惯,科学地建设一批经济林,交给当地农村集体经营管理,使广大农民群众直接受益。据统计,全区共种植果树约6.0143万棵,为当地群众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埇桥区成立了矿山修复包保督查督导组,每天进行现场督查指导,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10个重点矿山治理项目区安装了监控摄像,实行24小时监管,严防施工单位偷工减料。项目完工交付后,该区还不定期组织力量进行巡查,发现有枯死树木、安全隐患等问题,立即进行整改,确保各项目治理成果能够持续保持。
(本报记者 刘文晴)
新闻推荐
本报讯一直以来,埇桥区立足兜底保障职能,将符合条件的城镇困难居民纳入社会救助兜底保障范围,确保城镇困难居民基本生活来源...
宿州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宿州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