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何雪峰)日前,记者来到宿州市埇桥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一块块试验田里随处可见农技专家忙碌的身影。近年来,埇桥区在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核心区的基础上创建了78.6平方公里的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通过推进产业融合、服务集成、科技示范,为现代农业开展先行先试工作,着力打造现代农业先行区。
通过项目支持、校地合作、招商引资等方式,埇桥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集聚了一大批农业科研机构。园区先后与安徽农业大学、山东农业大学、南京大学、中科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安徽农科院等高校、科研机构签订合作协议,开展新品种、新技术示范推广。产学研紧密结合、教科推多位一体的新型农业推广服务模式已初步建立。园区设立安徽农业大学皖北试验站、现代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和科技推广试验基地,开展各类农业技术培训。
围绕粮食和畜牧两大主导产业,园区提高种养规模化、加工集群化、科技集成化水平,充分挖掘农业生态价值、休闲价值,探索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如今,“三区两园一中心”(粮食标准化种植区、种养结合示范区、农旅融合观光区、食品加工园、物流产业园、农业技术研发与推广示范服务中心)产业布局基本形成,现入驻园区项目16个,总投资约25亿元,其中投资规模亿元以上项目8个、上市企业4家。园区内的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发展到5家,其中省级示范联合体1家,28个农民专业合作社、57个家庭农场加入了联合体,60%的农民入社。联合体通过规模经营、全程服务、粮食银行等,实现农业节本增效,亩均增收300多元。
近年来,埇桥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大力提升信息化水平,已初步建成智慧农业平台,实现了土壤传感器、北斗无人机探测器等设备直接采集数据;间接接入园区减灾中心的气象数据和相关企业信息化数据等,对园区生产经营状况进行实时监测并进行智能化分析,为新型主体经营决策提供服务。淮河种业、安农大试验田等粮食生产基地建设了气象物联网和四情监测点,部分农机耕整地机械上配备了卫星定位仪、土壤深松监测器等信息化设备;农产品质量追溯平台已建成并运行,首批50多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产品实现全程可追溯;温氏养殖基本实现了生产过程的全程监控。
如今,该园区拥有皖北第一家益农信息社、11家“农村淘宝”村级服务站,信息进村入户覆盖率基本达到100%,特色农产品网上销售额占总销售额比重逐年上升。通过益农社、农村淘宝、企业电商平台等信息化设施建设,培育农业新业态,促进农商融合,目前园区85%以上的企业有自己的网页或电商平台。
·编后·
宿州市埇桥区以国家现代农业战略为导向,立足区位优势与产业基础优势,紧紧围绕主导产业,着力推进产业融合、服务集成、科技示范,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新闻推荐
本报讯(安徽商报融媒体记者郜征)宿州市放开城镇落户,取消一切门槛,村民及外省市人口落户城镇购房,将享受全额财政契税补贴,同时...
宿州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宿州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