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埇桥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队伍逐年壮大,文化活动日趋丰富,传承方式不断创新,极大丰富了人民群众精神生活,成为埇桥在全国各地文化交流的重要名片。
埇桥剪纸,又被称为刻纸,是最古老的民间艺术之一。埇桥剪纸于2014年列入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作为埇桥剪纸的非遗传承人之一,民间剪纸艺人芦芬从六岁开始剪纸,现在从事剪纸技艺已经有三十多年了。对于剪纸艺人来说,剪刀便如同画家手中的画笔,用它可以“描绘”出生活的千姿百态,剪纸一般是把多种物象组合在一起,产生出理想中的美好结果。芦芬的作品采用“阴剪”和“阳剪”相结合的形式,刀法奇特,线条细腻逼真、惟妙惟肖,图案清新雅致,具有韵律感、节奏感和装饰性。芦芬的剪纸风格,把北方派的粗犷和南方派的细腻相结合,融合在一起,加入埇桥特色传统文化发扬传承。看似简单的线条,需要用刻刀不断变化技法,小桥流水、亭台楼榭,都表现得生动形象。在剪纸的过程中,要注重设计构思,使之在符合意境的同时更加贴合剪纸的艺术特点,人物、建筑、花草等元素都要生动逼真。目前,芦芬创作的《大美淮河》《宿州八景》《天下第一福》等剪纸作品已经获得国家和省级的多项奖项。
埇桥乐石砚雕技艺是省级非遗项目,其刀法挺秀刚健,线条流畅,转折浑圆,古朴凝重,深受人们喜爱。乐石砚雕技艺传承人李英在17岁时就开始系统地学习石雕理论和技术,出师后,边工作边遍访名师,博采众长,钻研古典文学,提升艺术修养。在李英的工作台前,除了十余把刻刀外,还有一些绘画、砚雕和文化方面的书籍,她经常会翻看,从中汲取营养,并在实践中将传统乐石雕刻与诗书画印等艺术融合,制成许多具有实用、观赏和收藏价值的乐石砚精品。天生丽质的宿州乐石,经过李英的精雕细镂,制成的乐石砚精品,声韵圆润清脆,叩之铮铮,其色斑斓多彩,如栗黄、玄玉、胭脂红等,石材图案丰富,若动若静,自然成趣。或石海狂涛,或奇峰林壑,或日月星辰,或修竹兰草,或飞禽走兽,或花鸟鱼虫,或山水盆景,无不自然成趣,气韵生动,引人入胜。由于乐石产量少,且每一块的颜色、纹理有所不同,特殊的石材加上李英的个性化设计,使得每方乐石砚的形意绝无雷同,堪称孤砚。2006年,埇桥乐石砚雕技艺被列入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2007年,李英被安徽省文化厅命名为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
同样有着数千年历史的根雕工艺,因其兼具欣赏与实用功能,备受百姓喜爱得以传承至今。家住埇桥区三八街道的李克山,30多年来一直专注于创作与传承埇桥根雕艺术。如今,他用自己的成百上千个根雕作品,把自家的房屋打造成了根雕花园。这些满满都是天然元素的根雕风景,婀娜多姿充满灵气,使人心旷神怡。李克山的根雕作品题材广泛,人物造型比例严谨、生动传神、手法精细、风格鲜明,其艺术风格彰显出中华文化中的浪漫主义和豪迈洒脱的气质。
百舸争流千帆竞,乘风破浪正远航。埇桥文艺创作持续繁荣,文化事业呈现出全面繁荣的盛景。下一步,埇桥区大力挖掘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埇桥非物质文化事业发展向更高水平迈进。张艺
新闻推荐
中国光大银行宿州分行
宿州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宿州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