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宿州,有这样一位辅导员,他的名字始终和红领巾紧紧联系在一起。他由偏远山区的学校教师,到城区大校的少先队大(总)队辅导员,再到德育名校的副校长、市少先队总辅导员。30多年来,他始终保持着淳朴执着的工作作风,虚心好学的优良品质,不求回报,乐于做事,一步一个脚印,一步一个台阶,身体力行地践行着红领巾事业。
他,就是王兆元。一个从小就怀揣着教育梦想的他,自1979年走上了教书育人的讲台以来,就立志成为学生心灵的塑造者、学生智慧和技能的导航者。
怀揣梦想 砥砺前行
回想起第一次接触少先队辅导员工作,还要从80代初期说起。那时,王兆元刚从宿县师范学校毕业,之后成为了芦岭中学的一名人民教师,在偏远小山村担任班主任(辅导员)工作。
由于工作出色,1988年王兆元被调到市第一小学,担任少先队大队、总队辅导员工作,一做就是15年。虽然有着少先队辅导员的工作经验,但他仍然不断思考少先队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在他看来,学校必须把德育放在教学工作的首位,把组织建设、阵地建设和学科活动建设作为少先队工作的重点。事实也证明了他的工作思路是完全正确的,他所带的班队被评为“优秀班队”,大队被评为“安徽省雏鹰大队”,少先队总队被评为“全国红旗大队”。
如果说在市第一小学的15年,是王兆元埋头苦干,潜心研究红领巾事业的实践年,而接下来的15年,则是他勇于提升、追梦红领巾事业的关键年。2002年8月,他被破格提拔为市雪枫小学副校长、总支副书记,负责学校德育、科研和党务工作并主持校本部工作。虽然身兼多职,但他从不落下少先队工作。王兆元大胆创新,精心策划好每一次少先队活动,希望寓教于活动之中,用爱来滋润祖国的花朵。比如开展了学生放学路队“五起来”评比推广活动;开展一月一训的“小学生德育细目训练”的养成教育实验;开展少先队员每周一古诗经典诵读、传承民族优秀文化“弟子规”操课程等活动……
这些形式各样的活动,构建了独有的“雪枫式”教育平台,引领了全市乃至全省纷纷效仿,而他本人在2012年6月也被市教育局、团市委聘为“宿州市少先队总辅导员”;在2015年被评为“全国少先队王兆元名师工作室”。在2013年,他所领导的雪枫小学少先队被团中央、教育部、全国少工委授予为“全国优秀少先队集体”称号。
有梦想 还要脚踏实地
从教36年来,不论是作为一名平凡的教师,还是作为副校长,王兆元一直坚持在教学的第一线,担任《品德与社会》的教学工作以及学校的少先队工作。
熟悉他的人都知道,在他的课堂上就没有不敢举手回答问题的学生,课间,哪里有学生,哪里就有他的身影。“走下讲台,走近学生,蹲下身子与学生对话”也正是他的教育理念。
不仅注重吃透教材,给学生展示最好的示范课,更注重到学生中去,开展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不仅关心学生的学习,促进了学生特别是“学困生”向好的方向转化,还关心学生的生活,哪一位学生生病了,哪一位学生有困难,他都挂在心上。
用心支教 以爱筑梦
为了让农村孩子也能接受到更好的素质教育,他蹲点农村挂职支教。当发现农村学校缺教师留不住老师、学生流失现象严重、学校缺乏活动、教科研乏力这些问题时,他决心要凭借自己的最大能力改变这里。
说干就干,他开拓帮扶资源、送教下乡,选聘大队辅导员;指导各校建“文化墙”、 建班级“图书角”,让学生养成“晨诵午读”的习惯。另外,指导师生创办黑板报和手抄报,鼓励和引导学生参与班级文化建设并积极组织开展评比活动,让学生敢于表现自我、张扬个性。同时,主动带起《品德与社会》课,遵循德育规律,善于利用教材资源,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很受学生欢迎。在他的带领下,其负责执教区域的少先队工作做得风生水起,红红火火,得到了领导和学生家长的一致称赞。
怀着对少年儿童的爱心,王兆元走上教师这个岗位。近40年来,他重视学科建设,积极投身于课改前沿,成为市级学科带头人,2005年他被省政府授予“安徽省特级教师”。他带领着“王兆元德育工作室”团队人员进行多项国家级德育课题的实验与推广,在教育科研成果评比中,他带领的课题多次荣获一等奖,百余篇教育文章得以发表。与此同时,他撰写的专题片《丹心如枫别样红》在省电视台播放,在江淮大地引为佳话。
用“兢兢业业、无怨无悔、勤勤恳恳……”这样的词来形容王兆元几十年奋战在大队辅导员工作上最合适不过。他说,当我们的生命与学生的生命一起精彩的时候,我们的少先队事业才会更加光彩夺目。 本报记者
新闻推荐
①②③连日来,宿州市社会各界举办多场庆新年文艺演出,广大少年儿童表演了丰富多彩的节目,共同庆祝新春佳节的到来。①康舞培...
宿州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宿州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