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日前,记者从市农委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近年来,宿州市坚持“12345模式”,加快推进畜禽养殖废弃物处理和资源化利用。截至目前,全市共有规模养殖场2172家,已建成粪污处理设施1960家,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90.2%,已提前完成2018年底前达到78%的目标任务,初步构建了种养结合、农牧循环的可持续发展新格局。
“12345”模式即“坚持1条主线,明确2个目标,建立3个体系,构建4种机制,推广5种模式”。坚持1条主线就是“源头减量、过程控制、末端利用”这条利用主线。明确2个目标,到2020年底,全市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80%以上,畜禽规模养殖场(小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达到95%以上。建立3个体系,直联直报备案管理体系,技术服务体系,监督监管体系。构建4种机制,构建联动机制,落实工作责任。构建激励机制,加大财政投入。构建考核机制,强化监督问责。构建长效机制,确保取得实效。推广5种模式,即粪污全量收集还田利用模式、污水肥料化利用模式、粪污专业化能源利用模式、粪便垫料回用模式、异位发酵床模式。
与此同时,市农委还通过完善工作机制,推动“两率”提升。相继出台了《在规模养殖企业建立畜禽养殖污染防治政技企联系制度》等3项工作制度,组成五个工作组,分别包保一个县区,全面负责包保县区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工作。县区领导及县级专业技术人员包乡镇,乡镇领导及乡镇专业技术人员包规模养殖企业,确保每一个企业都有一个行政负责人和技术负责人包保。实现市县乡三级全员联动,共同推进。开展畜禽养殖污染整治攻坚月活动。市农委联合市环保局、市公安局开展了宿州市畜禽养殖污染整治攻坚月活动,按照规模养殖场名单开展全方位无死角、全覆盖无疏漏的全面排查,对督查中发现的问题,现场反馈,限期整改。对唐河、北沱河、沱河沿河区域畜禽养殖场全面清理。沿河两侧各500米范围内共254家畜禽养殖场户全部关闭或拆除。不定期开展“回头看”行动。要求各地、各部门加强日常督查巡查力度,构建县、乡、村三级巡查网格,对发现禁养区内新养、复养,有污染行为的养殖场,立即进行处置。(本报记者 张化云)
新闻推荐
10月25日,宿州中院党组书记、院长张瑞华带领该院学雷锋志愿服务队前往沱河社区督查文明创建工作。张瑞华一行先来到沱河社...
宿州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宿州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