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近年来,埇桥区大力开展播绿、植绿、护绿行动,确立起夯实绿化基础,推动林木产业,建设生态家园的科学发展思路,以美丽、和谐、开放、宜居的生态埇桥为目标,在获得“全国绿化模范县(区)”称号后,持续发力,又成功创建了“安徽省森林城市”,全区城乡绿化步伐不断加快,城市乡村的生态服务功能和文化品位不断提升。
领导重视,高位推动,创森成果丰硕。埇桥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创森工作,成立创建森林城市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切实可行的创森实施方案,明确各部门目标任务,扎实落实工作措施,创森成果丰硕。以北部山区、大中型河道、主干道路、水源地造林绿化为重点,两年累计完成重点工程成片造林11.36万亩,大幅提升全区的绿化覆盖率,森林覆盖率达到25.86%,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39.5%,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14.8平方米,中心城区人均公共绿地9.81平方米,城市道路绿化率100%,骨干河道绿化率95%以上,达到或超过省级森林城市标准。
规划引领,精准实施,统筹城乡一体化创森。结合城市风貌和历史文化特征,制定森林城市建设总体规划,以“依山襟水,汴流古韵新埇桥;杨木果香,绿满田园森林城”为理念,设计“一核多点,三轴穿城,三屏拱城,三网筑城”的基本构架,形成以核心建成区、森林长廊、森林屏障、森林乡镇构建的城市森林生态网络体系,把促进森林结构优化,加强绿化质量提升作为森林城市建设的重点,加强政策扶持,鼓励多元主体投入和参与,调动城乡一体化创森积极性。
宣传到位,广泛发动,全民创森氛围浓厚。宣传全区创森工程的主要措施和优惠政策,举办“创森暨森林卫士表彰”文艺演出活动,提高创森工程的知晓率;利用每年植树节、爱鸟周、森林防火期等开展创森专题宣传;利用宣传车、固定宣传牌、标语和广播电视、报刊等多种手段开展宣传,使创森家喻户晓。通过开展荒山荒地造林、四旁植树、庭院绿化、林地管护、绿地认养等多种形式,号召广大市民积极参与,为绿色事业争尽义务。对全区48棵古树名木挂牌建档,明确管护单位,落实责任人,重点加以保护。在区绿化委的统一组织、指导下,两年来,全区累计植树株数340万株,义务植树尽责率达到96.5%。
突出重点,打造亮点,着力构建全域生态网络体系。结合绿化提升工程,按照每侧林带宽度50-100米的标准进行森林长廊建设,已完成新汴河森林长廊、沱河绿色长廊、新股河绿色长廊的建设任务,总面积达17260亩,打造出一幅江南水乡的河道绿色风貌。构建绿色生态大道,完成道路、铁路沿线总长度186.7公里、总面积10600亩的绿化建设,构建出多层次、立体化的绿色长廊景观,全面打造出生态道路的“高、精、美”形象。
二园并建,初具规模,居民幸福指数不断提升。宿州植物园与宿州野生动物园先后建成,有效提升了居民的幸福指数。宿州植物园占地面积2200亩,投资1.6亿元。公园优先选用乡土树种,同时兼顾物种多样性,优选多种植物品系,栽植植物95科292种,其中乔木树种占70%以上,包含蔷薇园、芳香植物园、松柏园、树木园、竹园、百卉园、百草园、采摘园、水生植物园和岩石园等10大园区。园内植物色彩丰富、层次鲜明、四季有景,是具有生态、休闲、旅游、科普等多种功能的综合性公园。宿州野生动物园占地1200亩,以野生动物生态散养、科普教育、演艺文化、儿童游乐、优美造型植物观赏为特色,设有河马馆、灵长馆、萌宠乐园、鸟园、两栖爬行馆等多个动物生态场馆,为市民展示了不同动物的生活习性和森林文化。(余明明 张华夏)
新闻推荐
本报讯10月23日下午,记者从市民政局召开的宿州市主城区地名标志牌设置安装工作新闻发布会上获悉,为实现宿州市主城区地名标...
宿州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宿州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