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坐落在埇桥区灰古镇的现代农业产业园内大棚育苗基地。 本报记者 马峰 摄
本报讯 近年来,埇桥区大力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培育农业发展新动能,推动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农产品电商做大做强,奠定了乡村振兴的农业基础。
围绕供给侧改革,建设绿色基地,提高农产品质量。以“提升持续生产能力、改善生态环境、扎实推进供给侧改革”为目标,大力推行绿色生产模式、多功能大循环农业,打造了信达养殖“猪+沼+果菜”、草源牧业“畜-肥-粮食”等10个种养结合循环农业典型。同时,还打造了33个标准化蔬菜基地,其中国家级蔬菜标准园5个。全区农产品质量监管实现全覆盖,监测检验合格率100%。新增蔬菜无公害生产基地认证3600亩,推广统防统治和绿色防控技术6.3万亩,降低农药使用量20%,有机肥使用量增加26%,推广水肥一体化生产技术3.7万亩。
培育新主体,提升新动能,推动三产融合发展。坚持政策推动、项目带动、资金拉动,促进企业转型升级、做大做强、延长产业链条,提高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动能力。培育龙头企业390家(其中省级13家、市级147家、区级230家),现代农业产业化联合体86家(其中省级示范联合体13家)。2018年第一季度全区214家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实现加工产值58.5亿元,同比增长12.4%。新打造了亿海园艺、甜蜜关湖、万牧青黎一批休闲旅游示范点,二三产业比重逐渐增加,三产深度融合,产业层次更加清晰,专业化程度更高,休闲观光、服务业成为农业发展新驱动。
提升信息化水平,推进农产品电商。大力推进农业信息化平台建设,实施信息进村入户。全区农业综合信息服务及热线实现25个乡镇全覆盖,建立益农信息社20家,兄弟养殖、徽香源烧鸡、八张蔬菜、淮河种业等9个农业物联网示范点运行良好。埇桥区继续与阿里巴巴集团合作,扩大“农村淘宝”村级服务站覆盖面,建立农村淘宝服务站68个,将农产品推向全国,百千传奇脱骨鸭爪借助三只松鼠电商平台,销往全国。2018年第一季度,刘老二烧鸡、安特食品等农业企业线上总销售额超过0.75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0.5%,参与线上销售的主要产品有面粉、谷朊粉、挂面、酒精、食用油、烧鸡、饲料、板材、地板等100多种产品。(本报记者 余明明)
新闻推荐
近日,市立医院开设15个专科专病(症状)门诊,减少患者盲目就医,提高患者就诊治愈率和满意度。新开设的15个专科专病(症状)门诊中,有...
宿州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宿州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