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州新闻 萧县新闻 砀山新闻 灵璧新闻 泗县新闻
地方网 > 安徽 > 宿州市 > 灵璧新闻 > 正文

“汴河往事”系列之三汴河边的编筐匠□张德平

来源:拂晓报 2018-12-05 11:48   https://www.yybnet.net/
[摘要]“汴河往事”系列之三

新汴河开挖期间正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困难时期,国家对水利工程投入有限,所需的大批精壮劳力和数以万吨物资、器材,30万治河大军的吃、烧、住,基本是由“动员群众出工、国家补助和群众自带相结合的两条路走路”办法来解决。 

有这样一组令人震惊的数字:新汴河工程每期施工需要动员民工30万人,占宿县专区整劳力总数的20%;社、队和群众自带运土车辆计13万部,占总用量的40%;自筹各种铁制工具25万件,占总用量的80%;自筹工棚棒五十万根,占总用量的70%;自筹工程草7500万斤,占总用量的100%;自筹粮食1.53亿斤,占总用量的68%。可以说,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甘于奉献贯穿了治水的全过程。每一个器材,每一道环节,凡能省的都琢磨着如何省下来。民工使用的手推车上放置的装土筐,是用处大消耗多的器材,每期工程下来以数十万计,是一笔很大的开支,自然成了重要的节约目标。

事情要从灵璧总队说起。

在第一期工程刚恢复的1967年3月一天中午,下工回住地,一个乳名叫小宽的尹集基干队民工,看到路边扔了十多个破损的土筐,便停下来仔细察看,感到有些就是底烂个洞,帮子破损一些,如果修理一下完全可以使用。

晚上放工后,就找到基干队领导谈了自己的想法,说自己会一点编筐的手艺,虽不精但修修补补没问题。他的想法得到领导的支持。

原来小宽从小在姥姥家长大。姥姥在宿县东北部的一个叫小刘家的村庄,过去这里以种植“白腊条”、编织藤筐出名。每年秋天藤条收割后,家家户户按照藤条大小长短分类扎成捆,待到农闲时,家家户户便用“白腊条”编织各式各样的挎斗、大筐、篮筐等一些生活劳动用具,美观大方,结实耐用。慢慢地小宽就学会了,没想到现在派上用场。

十几个坏筐很快修好了。其他队的看到了也拿来修,于是成立了土筐维修小组。

随着工程的进展,旧筐越聚越多,他们干脆到小刘家请一些手艺好的师傅,抽部分人,边修边教边编。从挑柳条开始,到起底往上编,一点点收,最后完成。这样一个月下来,他们买条编筐和整旧翻新竟达到上千个。既省去了上外采购的时间,又大大节约了经费。

灵璧总队在施工期间,共自编土筐两万多只,每只成本2.87元,为国家节约了4.74万元。同时他们把破土筐上的好腊条拆下来放在水里泡软,编成再生筐1.4万只,节约了5.33万元。两项合起来,节约的经费竟达到10.07万元。

施工中与灵璧总队同时这样干的还有怀远总队。他们用的土筐原是从河南省采购的,每只3元多。后来修旧利废,把上万只破筐拆掉,再购买一些腊条子,请河南的师傅直接来工地加工,每只筐成本仅1元多,一只筐就节省2元。

他们的经验很快在工地推广。全区10个总队在使用土筐上,破了不再扔掉领新的,而是修补了以后再用,再破了再补。这样反复使用,直到实在不能补了,才拆散烧火做饭,可谓“吃干榨尽”。

整个新汴河三期工程,加上沱河疏浚等配套工程,采取买条编筐和整旧翻新等办法,节约的土筐费足足有上百万元。

新闻推荐

爱心企业向向阳中心小学捐赠饮水机

本报讯“以前要想喝热水特别不方便,现在好了,我们随时都能喝上热水了!”在灵璧县向阳乡向阳中心小学,一位同学高兴地告诉记者...

灵璧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灵璧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汴河往事”系列之三汴河边的编筐匠□张德平)
频道推荐
  • 六安市金安区市场监管局依法清理“僵尸企业”不断优化营商环境
  • 合肥虾市转冷“量价齐跌” 今年市场上以本地小龙虾为主,与往年相比售价下降20%左右
  • “00后”,书写不一样的青春
  • 乘地铁 学国家安全知识
  • 消费市场发展稳中向好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