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今年以来,灵璧农商银行将金融扶贫工作、金融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绿色信贷相结合,创新开办了“合作社+贫困户+绿色信贷”的信贷服务模式。 2017年,灵璧农商银行向106家建档立卡贫困户发放扶贫小额信贷530万元,入股17家秸秆综合利用专业合作社,实现了发展、脱贫、绿色、环保、进取的多赢局面。
尹集镇三村耕地面积7000余亩,其中小麦种植面积7000亩,该村被列为国家级贫困村,2016年末建档立卡贫困户 97户,391人。2016年该村也是有名的秸秆焚烧的重点村,单纯的行政禁令效果不明显,群众意见大,秸秆禁烧工作推进困难。 2017年初,灵璧农商银行在全力推进扶贫小额信贷工作中,加强对信贷扶贫人员的思想意识教育,增强金融扶贫的主动性,立足当地资源,提升金融扶贫的可持续性,在尹集镇政府的关心和指导下,灵璧农商银行于今年初探索出绿色信贷扶贫模式,将扶贫困承包土入股秸秆合作社,灵璧农商银行向扶贫困户发放5万元扶贫小额信贷用于入股秸秆合作社,秸秆合作社负责贫困户的秸秆回收,产生的收益向扶贫困户分红。 2017年,实现了午季、秋季,把贫困户废弃的秸秆进行收集、打捆和销售,实现了经济发展、节能环保和摆脱贫困三措并举,户均收益3000元。
2017年6月,在尹集镇政府和农商行共同努力下,尹集镇17家秸秆合作社与光大集团尹集镇发电厂签订了秸秆购销合同,向发电厂供应秸秆,标准按300至330元每吨价格收购。以三村村秸秆为例,7000亩小麦秸秆,按4亩地一吨秸秆计算可收入秸秆1750吨,销售总额52.5万元,剔除各项费用30万元,可实现净收益22.5万元。同时,镇政府向县扶贫局申报并获准秸秆综合利用项目,按每人2000元扶贫专项资金注入秸秆综合利用合作社,每人每年按10%分红。贫困户可以优先在合作社用工。工资及两项分红实现当年脱贫10户、51人。
秸秆综合利用合作社成立后,原来的废弃秸秆变成致富之宝,农作物秸秆的处理方式也由原来的偷着烧变为抢着卖,原来的秸秆禁烧也变成秸秆集结。秸秆焚烧的环保痼疾在这里得以终结,彻底消除了环境污染隐患。同时,良好的经济收益,也让许多贫困农户在忙碌中得到收益,消除了社会治安隐患。
(刘伟)
新闻推荐
本报讯今年以来,灵璧县大力实施雨露计划,以提升教育素质和致富技能强化脱贫攻坚智力支撑。目前,全县雨露计划共投入资金656万元,资助12649人,覆盖率100%,累计培训致富带头人627人、培训农村贫困劳动力6...
灵璧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灵璧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